《教育学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概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直现象和教宣问题,揭示教直赛他的一门科学,(一)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二)教育问题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解决时, 教育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三)教育规律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以及教育发展 变化的必然趋势。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的关系(一)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区别:教育方针政策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制定,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效力,必须遵照执行; 教育学重在理论研究与探索,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不一定体现国家意志,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2、 联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教育的价值规范:教育学有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 政策问题。(二)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区别:教育经验是具体的、生动的,同时又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它蕴涵着教育规律,但又未凸显 教育规律。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对教育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联系: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否则,教育学将成为无源之水。三、教育学体系的框架和分支学科1 .教育学理论由教育基本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德育理论和管理与评价理论构成。2 .由特定学科的教学以及活动形式的不同所构成的教育学理论分支体系、由不同的教育层次与类别构成的 教育学理论的分支体系、由多学科理
3、论的结合而形成的教育学理论的分支体系。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L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B3 .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培养和增强从事教育教学 工作的能力;4 .提高教育事业的认识,增强忠实于人民教育的信念:5 .促进自身学习和教育孩子的需要。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人物著作和地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划分:(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1 .古代东方的教育思想:论语、学记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 .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昆体良的论 演说家的培养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特点:此阶段的
4、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于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 中;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只能说是 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型。(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卢梭爱弥儿小说体教育名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点:教育学已有独立形态,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 同时,开始用心理学知识论述教学问题。但未达到科学化的地步。(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初)斯宾塞教育论、拉伊实验教育学
5、、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四)教育学发展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布鲁纳教育过程、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二章教育概述一、教育的词源1 .在我国:“教育”一词的连用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J因此,我们 把“教”与“学”两个词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词源。2 .在西方:“教育”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有”引导”的意思。二者合起来就是” 引出: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二、教育的概念
6、人们通常从两个角度来给教育下定义,一个是从社会的角度,一个是从个体的角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L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当今世 界充分肯定了广义的教育观点,我们常说,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领域,这就是一 种广义的教育观点。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含学校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 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的人的活
7、动。(3)更狭义的,教育就是思想教育活动。3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特朗里把教育定 义为“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4 .教育的三种基本模式美国教育学家菲利普库姆斯把教育分为三种基本模式LjE规数直,VE正视数瓦非正式教育。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指从小学年级到大学最高年级的正规教育制度,正规教育是个真正的系统,它 的所有部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附的。三日正规教育:任何在正规教育系统以外所进行的,为人口中的特定类型、成人及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 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包括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计划,成人识字计划,在正规教育系统以 外所进行的
8、职业技能训练,具有教育性质和目的的青年俱乐部,以及有关卫生、营养、计划生育、合作团 体等各种社区教学计划。”三日正式教育:每个人从H常经验和生活环境一家庭、工作、娱乐中,从家人和朋友的榜样和态度中,从 旅游、读报和看书中,或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和电影,学习和枳累知识、技能、态度和见识的终生过 程。一般来说,非正式教育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甚至有时是无意识的,然而它却占了所有人,包括那些受 过多年教育的人的整个生命中学习过程的很大部分。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
9、人类社会所 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与其他动物界相比,教育是其他动物界所没有的。动物养育幼仔、训练捕获、适应环境等生存技能与人类的教育具有相似性,但那只是动物的本能活动,不 能说是教育。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种系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程序化的动作系列,而人类 有高度发展的语言和思维,能够制造工具,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积累直接和间接的社会生产 和生活经验,并有目的地传递到下一代,从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与发展与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相比,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哪些是
10、教育活动,哪些不属于教育活动,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是 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四、教育的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 生产性:人类智能与文化的再生产历史性I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继承性:教育存在前后相继长期性I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周期。民族性,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国家中进行,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有民族特征。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垄断着教育的指导思想、领导权、内容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性,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五、教育的基本要素各种要素说:三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五要素说:教育者、教育目
11、的、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方式六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教育的基本要素:综合我国学术界的一些说法,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成为教 育者。教育者:1.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了解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任务或使命3.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 社会发展对个体的要求。(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 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从狭义的学校教育来说,受教育者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 受
12、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 和方式。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两个方面,更广泛地看,还应该包括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 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内容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 化成果的结晶。体现在各种信息载体(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广播和报刊等)中;体现在经 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阅览室、校园等)中: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 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
13、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四)教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起着主导作用。2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3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中介系统的依据,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六、教育的起源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一)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而且超出人类社会,在动物界也存在着教育。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勒的 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14、)教育的起源过程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产生的主要动力。 (能的人的教育为题的演说)。(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原始社会并没有独立的教育活动,原始 的教育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L (原始部落及其最简单形式的教育)(三)劳动起源说20世纪30年代,原苏联教育理论界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论断出发,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 说和心理起源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第一,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三,教育产
15、生于劳动是以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 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我们认为,归根结底,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七、教育的历史发展及特点(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无阶级性、非独立性、原始性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 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原始的教育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 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完成的。(二)古代社会的教育:狭窄性、阶级性与等级性、强制性与专制性、机械性与刻板性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 的飞跃教育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体现在教育目 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等方面。(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1 .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体现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普及上)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5、未来教育: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