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154-2020 地面沉降测量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ZT 0154-2020 地面沉降测量规范.docx(5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A 76ICS 07. 04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DZ/T 01542020代替 DZ/T 0154-95地面沉降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land subsidence surveys2020-06-162020-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DZ/T 01542020目 次前言田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1.1 术语和定义11.2 缩略语24 总则24.1 目的任务24.2 工作内容34.3 工作流程34.4 基本要求35 精密水准测量45.1 一般规定45.2 技术设计45.3 建设75.4 观测85.5 数据处理115.6 补测和重测
2、116 GNSS 测量126.1 一般规定126.2 技术设计126.3 建设146.4 观测156.5 数据处理176.6 补测和重测177 InSAR 测量171.1 1一般规定171.2 技术设计171.3 建设 191.4 观测191.5 数据处理191.6 补测和重测208测量成果的综合分析208.1 参考基准及其稳定性分析20IDZ/T 015420208.2 沉降量计算208.3 沉降量精度估计218.4 地面沉降等值线图与剖面图的编制218.5 地面沉降测量数据入库要求229成果汇交 229.1 报告编写229.2 验收与成果汇交22附录A (资料性附录)地面沉降测量方法选择
3、24附录B (规范性附录)地面沉降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制 25附录C (规范性附录)水准点埋设28附录D (规范性附录)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有关说明 31附录E (资料性附录)GNSS点结构设计与建设要求32附录F (规范性附录)GNSS观测墩的点之记与环视图34附录G (规范性附录)GNSS测量手簿格式36附录H (规范性附录)技术总结编制大纲38参考文献39DZ/T 01542020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Z/T 0154-95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九 本标准与DZ/T 0154-95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名称
4、修改为地面沉降测量规范,增加了 GNSSJnSAR测量技术方法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数字水准仪观测技术要求。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长安大学、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正、熊福文、杨天亮、张勤、郭小方、庄翔麟、王寒梅、李家权、王艳、王利、赵超英、方志雷、朱万明。本标准代替了 DZ/T 015495.DZ/T 0154-9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Z/T 015495.DZ/T 01542020地面沉降测量规范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沉降
5、精密水准测量、GNSS测量、InSAR测最的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成果汇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测量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国家一等水准冽GB/T 12897GB/T 18314GB/T 24356CH/T 1004CH/T 2008CH/T 8016DZ/T 0283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测绘技术设计规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
6、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JJF 1118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 1术语和定义GB/T 12897.GB/T 1831G GB/T 24356、CH/T 1004、CH/T 2008. CH/T 8016. DZ/T 0283、JJF 11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其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 1. 1. N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松伴生的地裂缝现象。DZ/T 02832015,定义 3. 13. 1.2,包括在其发育过程中地面沉降监测 land subsi
7、dence monitoring采用多种测敏技术手段通过定期重复测量地面(地层)高程变化,为地面沉降的研究与防控、治理提供准确、可靠资料的各项监测工作.3. 1.3f地裂缝 ground fracture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DZ/T 015420203. 1.4正常高 norma) height通过地面点的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3. 1.5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基于卫星的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攵称天基PNT系统。3. 1.6天线高 a
8、ntenna height观测时GNSS接收机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距离。3. 1.7大地高 geodetic height地面点沿参考椭球面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3. 1.8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中的相位信息进行干涉测量处理,结合雷达参数和卫星位置信息反演地表三维及其变化信息的遥感技术。DZ/T 02832015,定义 3. 33. 1.9人工角反射器干涉技术CR-InSAR指仅在安装的人工角反射器像元上进行差分干涉解算,从而获取这些CR点之间的相对形变的一种InSAR新
9、技术。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GCS:中国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CORS: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CR:角反射器(Corner Reflector)CST:中国标准时间,又称北京时间(China Standard Time)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ARs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
10、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JnSAR: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PS-InSAR: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SBAS4nSAR: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SAR)CR-InSAR:角反射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Comer Reflector InSAR)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UTC: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4总则
11、4. 1目的任务开展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测量,获取地面沉降量监测数据,为地面沉降的预警、防治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3DZ/T 015420204.2 工作内容4.3 . 1建立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测量控制网。4.3.2 宜采用精密水准测量、GNSS测量JnSAR测量等技术手段,对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动态变化进行测量。测量方法的选择参见附录A。4.3.3 对测量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编制成果报告,数据入库供使用。4. 3工作流程a)b)c)d)e)f)g)工作流程包括下列内容:精密水测量方法选择。测量技术设计编写。站点建设。观测。数据处理。 A测量成果综合分析。成果汇交.一图1给出了地面沉
12、降测量工作流程示意图量/InSAR测量资料埋设制观测前准备观测地面沉降测量工作流程示意图4.4基本要求4. 4. 1测量设施应埋设永久性标志,并采取稳固耐久、防腐抗蚀、保持垂直稳定等保护措施。4.4.2高程基准起算点宜采用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亦可根据测量需要采用经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与国家高程系统相联结的独立高程系统。DZ/T 015420204. 4. 3同一测量区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时,应统一测量基准。4.4.4测量综合分析应考虑地质背景条件。5精需水准测,5. 1 一般规定5. 1. 1根据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测量的目的任务、现场情况.合理选取精密水准测量方法组织测量。5. 1
13、.2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测量应以基岩标为测量基准点。5. 1.3分层标组测量时应以基岩标为主标,缺失基岩标的标组应以埋设最深的分层标为主标,且应保持主标高程起算数据的稳定、连续。5.2技术设计5. 2. 1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a)测区的1 : 50 000或1 : 25 000地形图、行政区划困、交通路线图、规划图等。b)测区内有关居民、交通运输、物资供应、水文、气象、地质、地震、土壤冻结等资料。c)测区内已有的水准测量成果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点之记、技术总结、成果表等。d)测区内已有的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包括技术设计书、监测网点分布图、沉降量等值线图、点之记、技术总结、成果表等。e)测区内及其外围地下水开采与动态监测资料。5.2.2 踏勘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a)核实已有资料中点位的相关信息。b)考察监测路线的可行性。c)补充收集相关现场资料。5.2.3 布设5. 2. 3. 1布设应符合下列原则:a)在重点地区布设,按照水准测量等级由高至低逐级控制,可分为三个测量等级,其应用条件可按表1的规定执行。b)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水准监测网、监测点、基岩标、分层标(组)布设应符合DZ/T 0283的要求。表1地面沉降水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