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翻译过程中的特点分析.docx
《中医文献翻译过程中的特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文献翻译过程中的特点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文献翻译过程中的特点分析摘要:从中医文化角度出发,总结中医典籍中特有的文化特色,通过实例阐释中医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深厚文化内涵、大量的隐喻手法、隐藏的因果、并列逻辑、字词含义的复杂性、独有的特色词汇较多以及与西医词汇的可对照性等,强调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有助于译者在翻译时考虑文化因素,在翻译时能准确把握中医内容,实现中医理念和知识准确、高效、科学的传播。关键词:中医;翻译;跨文化;中医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的内涵与疗效受到国外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针灸与中药等中医的经典治疗手段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要求中
2、医药翻译在推进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因此,推动中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利于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健康发展。在中医的对外传播过程中,翻译担当着关键的角色。翻译从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学者萧立明认为翻译不仅在于语际间的信息传递,也是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好的翻译需要译者对于中西医文化都具有深刻的理解,通过补充信息、解释说明、调整结构、合理对应等手段对双方文化进行融合。然而中医的翻译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标准和规范。且在译者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二语言者往往对中医文化与理论理解不够深入,而在中医文化上造诣
3、深厚的译者却对第二语言的运用较为生疏,因此导致了中医文献翻译质量不高,不利于中医文化和理念的传播,阻碍了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本研究旨在归类中医文化的特点,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医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之处,体现中医在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研究价值。一.中医文献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内涵中医属于中国的传统医药其表达带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色。例如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与甘草组成,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滤,舌淡苔白,脉虚弱。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被称为补气第一方”。中医认为这四味药材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如君子一般不偏不倚,同时方剂的药力能够匡扶正气如同君子一般存正去邪,因此被
4、冠以君子之名。如保和丸,多由山楂、神曲、莱藤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散等药物合用,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之功。虽然方剂主要以消导药组成,然而作用平和,体现了中医儒家的中和思想,同时能够消积和胃,使胃气和顺,因此得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传达出来。二、中医文献翻译过程中的隐喻手法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道、释、儒以及周易等思想融合,不断渗透吸收,体现了中国古代质朴的哲学思想。这导致在表达思想与描述概念时,有许多相关术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隐喻是中国文化典籍中普遍存在的手法,中医典籍同样充满大量隐喻,即所说的援物比类取象比类,涉及阴阳五行、辨证论治,这导致中医文化难于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文献 翻译 过程 中的 特点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