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教学实录.docx
《《活板》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板》教学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活板教学实录活板教学实录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许多东西会在时间的荒野里慢慢消失,可是四大发明却像明珠一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引导后人明白创新的要义。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吗?生(杂):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师:对,这四大发明,为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其中,活字印刷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它节省了印刷材料,提高了印刷功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高度结晶。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文章活板。(师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窥一斑而知全豹整体感知,疏通文意(一)猜一猜课文内容师:“板”又作“版”。从题目来看
2、,你们觉得文章会写什么?怎么写?生:肯定是要介绍活板这门技术。师:那你觉得作者介绍的时候会重点抓住什么特征来介绍?生:“活”。师:再来猜猜,作者要怎样介绍活板的“活”?大胆猜想,不要看课文哦!(生讨论。)生:我觉得,是不是应该从制作活板的各个流程来写“活”?师:太棒了,你的猜想合情合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探究活板的“活”究竟体现在哪,以及又是用什么顺序什么方法来介绍它的“活”的。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好好地朗读课文。(二)朗读课文(屏显。)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帮助,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互相校正并一起读课文。时间:5分钟。师:同学们读对字音了吗?有没有不会读的音?没
3、有?好,我来考考你们!(屏显。)毕昇薄如钱唇和纸灰火炀如砥更互燔士用讫师:谁来挑战一下?(一个学生迅速站起来应答且全答对,全班响起掌声。)师:敢挑战自我的人都是勇士!希望同学们接下来都争当勇士哦!接下来,我们看看句读,同学们检验一下刚才有没有读对!(屏显,全班齐读。)(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3)持/就火炀之(4)则以一平板/按其面(5)每一字/皆有数印(6)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7)有奇字/素无备者(8)沾水/则高下不平(9)用讫/再火令药熔(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三)疏通文意师:我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节奏,还要读懂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独
4、立翻译,画出疑难之处,然后分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如小组仍解决不了的,班内解决。(生认真圈注讨论,共同翻译。师巡查,参与小组讨论并点拨难点。)师(点拨):同学们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并掌握文言现象,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生根据提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类整理。)师:文言文,言是基础,文是升华。同学们,你们的基础打得如何了?现在,说说你们遇到的“拦路虎”,或者说说你们觉得应该重点掌握的词。生:老师,我刚才被几个“为”字难住了,不过现在解决了。师:那你说说你的收获。生:第1自然段的“尚未盛为之”的“为”是动词,做,使用;“皆为板本”的“为”是判断动词,是;“又为活板”的“为”是动
5、词,发明;最后一段“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的“为”是介词,被。师:辨析得很清楚,说明你在这上面下了功夫。可是只有这几个吗?还有谁来补充?好,你来。生:老师,他刚漏了几个。还有“未为简易”的“为“,可解释为“算是”;“每字为一印”“满铁范为一板”的“为“,应该解释为“作为”;而“不以木为之者”的“为“,可以解释为“刻”。师:补充得很全面哦!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意思也会不同,这就是一词多义。同学们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还有谁再来说说你的收获或者困惑?生:老师,我发现“板印书籍”的“板”应该是名词啊!这句怎么解释?师:谁来帮他解答一下?生:这里的“板”是名词作状语,用雕板。就好像下文的“火烧”
6、的“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也是用作状语,意思是“用火”。师:谢谢这位同学的解答。由两个例子,我们是不是可以探究一下什么情况下名词会活用为状语?注意看词性。(生思考。)生:老师,我发现了。好像是当名词后面加谓语动词时,前面这个名词就活用为状语修饰这个动作。师: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没错,你再大声说一遍,同学们记下来。(生记笔记。)师:还有其他疑难的地方吗?翻译句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同学们交流一下吧。生:“持就火炀之“怎么翻译呢?师:哪个小老师帮他解答?生:我来。“持就火”是省略句,即“持之就火”,可以翻译为“拿着它靠近火烤它“。师:谢谢这位小老师。还有谁有疑问?同学们互相帮助一下。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板 教学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