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圈儿们的爱恨情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圈儿们的爱恨情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长三角圈儿们的爱恨情仇目录1 .都市圈大不同12 .核心城市与重叠城市43 .关系7这个春节,对于南京都市圈城市而言,有了些许的“不一样”。南京、芜湖、镇江、马鞍山、扬州、滁州、淮安、宣城及常州漂阳、金坛联合开展了 “牛奔虎啸迎新春”南京都市圈城市春节大型融媒直播,用多场次直播、多场景串联、多样化呈现展示各城市独有的年俗文化。这样的活动,其背后展现的恰恰是南京都市圈城市之间的进一步深度融合。而南京都市圈所在的长三角,可以说是我国都市圈发展水平最高、同城化机制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其内部各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和区域影响力存在差异,寻找差异、加强不同圈层之间的联系,才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潜力,推动一
2、体协同发展。1 .都市圈大不同长三角共有六大都市圈,分别为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以及宁波都市圈。从各都市圈的范围来看,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都处于上海大都市圈的辐射影响下,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重叠区域更多。杭州都市圈的独立程度相对其他都市圈而言稍高。成员城市数(个)98363核心城市上海南家芬州杭州宁波,班州、梯、常用、宁波.芜湖、马覆山.黜礼受城市办州、无锡、常恻 嘉兴、两州、名州 宁波、舟山、台州用山、兴、湖州 宣城、常州对比长三角地区总体、核心大都市圈、各区域次中心都市圈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范围内城市平均竞争力的情况,可以发现长三角
3、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Mzi地区生产e,亿j ft)人均GDP(Wjc/A)icwo xneji(75iOAnea(75人)A)平例冶3平均可林g名12WW64 (45.$5%)164S77434912 9(244%)28303123292S491465a45529.16 (16.45%)17.86(10.81%)1083.98111536212712.044J524O312.8(1539%)(13.51%)908.968695171812538220X73 (7.99%)12 。网(6.25%)464JOI34485043467032657514 (23.75%)13.04(214
4、4%)(2327%)372a6887SB3354G x8.56)9203819 n10037168161(16.67%)(19.03%)用649 76 (13 96%)6.635W96004231712312110924 7网(29.92%)4 J214.8524878141232(1SW%)17.38(10.57%)(7.04%)1074,771416355.33931632/42展M烹5.91%)17.57。蝴M296.588918109.421194689.12mown(654 警)15.17(5.0WM(3.43%)5O48111211412.893757024(4.12M)12 18
5、(2例%)乂6762416代三角川出276796.1811.77235222006a27J453738886资料来源:eps经济社会数据统计平台,国家统计局注:2021年人口数据暂无,因此仍使用2020年普查数据。从经济总量来看,都市圈是区域发展的核心。都市圈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据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的86.04%,而其他地区仅占14.08%;上海都市圈以45.55%的占比超出第二名南京都市圈(23.75%)近两倍,在长三角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合肥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所占份额则较少。从人均量来看,苏锡常都市圈以17.86万元/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列都市圈首席,是上海大都市圈中的重要极核,而合肥都市
6、圈最低(8.56万元/人),低于地区平均水平。从人口状况来看,对比六普、七普的人口数据,可以发现人口在进一步向都市圈集中。十年间,人口占长三角地区的份额有相对更加明显的增加,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下降了 5.14个百分点。尤其是都市圈中的头部地区,份额增加最多的上海都市圈人口占比增加了 8.4个百分点。高出第二名苏锡常都市圈(3.53个百分点)。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人口份额占比则出现下降。而从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来看,中国社科院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的平均城市竞争力高于全国水平,五大区域都市圈中,合肥都市圈与其他四个都市圈差异较大,仅高于全国平均
7、水平0.01,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是长三角地区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短板。 综合竟争力三省一市 291个地级以上城市图1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均值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 可持续竟争力三省一市291个地级以上城市图2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得分均值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长三角都市圈建设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规划一经发布,成员城市都钾足了劲,在交通、科创、文化、体制等方面动作频频,尤其是在轨道交通方面,宁芜铁路扩能改造、
8、扬镇宁马铁路开工建设、宁马、宁滁等市域轨道交通工程持续推进,支撑南京都市圈加速“东进”“西融”。而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翻开新篇章;杭州都市圈围绕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通过成立杭州都市圈数字协作联盟等方式加强协作;宁波、舟山、台州三地联合发布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谋定了宁波都市圈的发展蓝图;合肥都市圈则专注合芜、合滁产业协同,在科创、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2 .核心城市与重叠城市在各大都市圈中,有两类城市尤其值得关注:一类是核心城市,另一类则是重叠城市。核心城市是都市圈的发展极核,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都市圈发展质量的高低,核心城市的竞争力排名也与其所引领的
9、都市圈竞争力情况基本保持一致。1.2 60综合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排名可持续竟争力排名图3长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均值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一三研研宁髓常立合肥的2620环澎色用碗起涛告像序二.bsor-t-1.921.841.951B51.621.633.081.63137I3.06rI1.8L1822s22.36Z121.42非位*市I.d62.06a1.681.461.0842652.682.652572.34去3长三角四律市,嚷a市倒爆 WMWD_ n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注:由于巢湖市2011年划归合肥市,为保持一致,
10、将2010年的合肥市与巢湖市数据进行加总计算各都市圈区域内核心城市的“两城市指数”,可以了解核心城市在都市圈内的首位度从人口方面来看,核心城市在各自都市圈内的首位度皆有上升,尤其是宁波,从非首位城市上升为首位城市。从经济方面来看,杭州、合肥、宁波的首位度相对较高,相应都市圈内经济集中水平较高。从变动来看,十多年间杭州、南京以及宁波的经济首位度上升明显,说明相应都市圈内人口、经济活动等仍在不断向头部城市聚集,但苏州的经济首位度则有所下降,结合各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情况,推断苏锡常都市圈内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杭州、合肥、宁波、南京都市圈内经济差异更为明显,苏锡常、上海都市圈内的发展差异较小综愕竟争力可
11、持续竟争力综合竟争力排名可持续竟争力排名图4长三角都市圈重叠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均值比较排名 555得分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重叠城市相当于不同都市圈之间的边界地区,同时受到多个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提高一体化水平的重要廊道。城市竞争力和百度春运迁徙数据可以反映其发展水平以及与核心城市的联系。常州是上海大都市圈内的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重叠城市,同时受到南京、苏州和上海的影响。依据2022年的百度地图春运迁徙数据,以正月初六为时间节点,观察返工的迁出人口流向,可以发现常州受南京的影响更强,占比达13.14%,分别高出苏州和上海3.6
12、和5.2个百分点。观察平日交通流情况,可以发现从最短时间距离来看,常州到苏州和南京的最短时间分别为22分钟和29分钟,到上海最快需要37分钟,其与南京、苏州和上海之间一日的高铁/动车车次分别为152、196和216趟。综合来看,常州与南京关联较为紧密。上海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的重叠城市为湖州市与嘉兴市,而舟山市作为宁波都市圈成员,也受上海与宁波的同时影响。相同返工高峰节点可以发现,舟山市流向宁波的比例(47.71%)远高于流向上海的比例(17.23%) o嘉兴市和湖州则都更多地流向杭州(26.39%与31.79%),均高于流向上海的比例(22.26%与11.42%)。一方面,这说明了行政界限对都
13、市圈关系的影响一一湖州、嘉兴、舟山属于浙江省下辖地级市;另一方面,这也显示了杭州作为都市圈核心以及省会城市较强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浙江嘉兴南湖远景上海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尽管二者没有明显的重叠区域,但是合肥都市圈的宣城市受上海的影响强于受合肥的影响。在同样的返工高峰节点迁出人口中有13.37%流入上海,高出流入合肥的比例(11.94%) o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重叠地区一一芜湖、马鞍山、滁州以及宣城,都是安徽省下辖地级市,受到南京辐射的同时也与省会合肥产生联系。这影响了南京的辐射效应对其产生的作用。具体而言,在2022年的春运迁徙中,以月1日30日作为时间节点,发现合肥在作为春节返乡的迁出目的地时;迁出人口中前往滁州、芜湖、宣城、马鞍山的的比例分别为7.5%、4.62%、2.87%. 1.86%,除宣城外均高于南京,依次为7.11%、2.02%、4.65%、1.25%。这也说明合肥对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有更深的腹地依赖。而作为节后返工的迁入来源地时,滁州和马鞍山的迁出人口流入南京的比例分别为21.68%和26.84%,高于流入合肥的比例,依次为20.89%和20.06%,而芜湖和宣城则更多以合肥为目的地,比例分别为20.86%和11.94%,高于流入南京的比例,依次为7.58%和8.06%数据来源:百度地图2022年春运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