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文化一面旗 ——全力打造中国楹联文化县.docx
《龙江文化一面旗 ——全力打造中国楹联文化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江文化一面旗 ——全力打造中国楹联文化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龙江文化一面旗全力打造中国楹联文化县摘要:舟曲,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的结合部,是甘肃大地南部群山峻岭中的一座小城,汉藏人民在这里共同繁衍生息两千多年,孕育了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其中,以松棚楹联灯会为重要载体的楹联文化是舟曲传承历史最久、地域最广、群众性最强的文化事象。一、传统及呼唤(一)、传说一切源于一个久远的传说,相传在明代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1567年,一位江南籍的人氏王忠实在当时称西固的舟曲任千户(注:记载作于清嘉庆武阶备志),相当于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千户对父母极孝,接双亲于任职的西固县。时逢元宵,二老不悦,思念故乡元宵辉煌。千户心起愧疚,遂仿效扬州灯节,自出银钱,派
2、官兵百姓采摘松枝,于街巷搭木橡棚架,别出心裁挂出三面成对的灯对联,廊间悬挂各式简易彩灯,并亲自书写“不二扬州”横额和“半间松棚半间架,一重明月一盏灯”等楹联。千户造出这等似江南一带元宵时的夜间灯景,既慰藉双亲,又娱乐百姓。这既是松棚、楹联、灯会三者汇集于一体的关键节点,更是楹联文化在舟曲本土的华丽登场。从此,这里有了一个久远的传说,开启了一个红彤彤的历史。(二)、传统楹联文化,通过松棚楹联灯会的传播,在舟曲得以流传。同灯会一起历经沧桑岁月,饱经风雨,生生不息。数百年来,舟曲人爱联、作联、赏联、兴联,与这两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楹联文化已经融入到了舟曲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过春节时贴春联,或在
3、红白喜事时作婚嫁联,丧挽联,贺乔迁、升学、开张、寿诞、落成联等等。由于历史变迁,清代中期以前的联家已无可考察,但至迟在清代后期,舟曲已有记载清楚,师承有序的联家及联作。其中,代表人物有清同治年间的贡生张尚仁,稍后有西固州同黄为楷、峰迭贡生洪文蔚,清末民初有张万杰、沈渤霖、杨培俊、杨秀章、张问仁,民国时期有刘可仁、李品芳,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有房存义、张鸣凤、杨述椒、赵兴、杨淑、杨慕椒、王正德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张鸣凤、杨述椒、赵兴等人承前启后,恢复了中断近三十年的松棚楹联灯会,并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楹联文化传人,使舟曲传统的楹联文化灯火不灭,联花再开。舟曲传统的楹联文化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本土
4、楹联艺术家的坚守,才能传承至今。关于历史上很早时候的松棚楹联灯会情况,没有留下一丝半爪的图片资料。据说,1954年元宵,曾办过一次灯会。当代人最早观赏到元宵松棚楹联灯会,是在1980年代初的时候。1982年的元宵,舟曲城关的四条大街上,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上的老文化人按照1949年以前的记忆,指导村民们各自筹集长杆,一家负责搭建一间廊架,村上将在林业部门募集到的松枝覆盖在廊架顶上,将文化人在红纸上写好的对联贴到灯对上,再把灯对挂到长廊两面的杆子上。那时,还没有电灯,晚上是用放在灯柱里的青油灯照亮的。从正月十二到二十一,县城大街小巷上长廊贯通,白天松枝成荫,晚上灯火辉煌,家家上街观灯,孩子提灯游
5、玩,游人赏联品文,舟曲县城成了一个灯联的迷宫和火红的殿堂。正月十九的晚上,村民们按照古老的传统,将各自庙里象征天上主宰子嗣的“婆婆”盛妆在华丽的轿子里,一村一位“婆婆”,十六位“婆婆”按照以往的排序,一起浩浩荡荡从城东到城西,让“圣母”也欣赏人间的辉煌。这些,整个构成了舟曲县城正月的喜庆气象。对于小城正月里的这阵喜庆,普通老百姓看的是热闹,图的是红火。但是一些有文化的人想得更多,思考得更深远。杨述椒与赵兴,是老一辈中松棚楹联灯会的传承人和思考者的代表。杨述椒(1929-2006),字剑锋,舟曲城关镇北关村人,解放前在西固县政府教育科任职,解放后在宕昌县文化馆、舟曲一中任职,为舟曲县政协第八届、
6、九届、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改革开放以来,他为舟曲楹联灯会作了大量雅俗共赏的佳联,有大量道德教化和风俗人情佳作传世,不论是赋诗成篇,还是应邀作联,都极为讲究文韵悠远,务必使押韵对仗工整严谨。杨述椒先生目前存世的文稿中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摘录、撰写的楹联诗词,其中保存了舟曲近代联家洪文蔚、张尚仁的传世诗文楹联。赵兴(1925-2007),字诗林,号懒翁,是舟曲县城关镇北街村人,擅长诗联、书法,曾在舟曲商业部门工作,为舟曲县政协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三届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常委,舟曲县城凡举办元宵松棚楹联灯会,他都积极参加,创作有新意的对联,挥毫书写灯对。其联或抒情状物,或劝喻讽世,妙趣横
7、生,鞭辟入里,对仗工整,文采斐然,留下了许多被民间传诵不衰的佳作,是舟曲楹联文化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其传世手稿迎晖楼文稿,记载了晚清、民国时期,舟曲从事教育、传承楹联文化的部分人物,载有最早研究舟曲元宵松棚楹联灯会的原始资料舟曲元宵灯会浅谈一文,以及自撰的部分楹联作品。晚秋诗联集手稿则汇集了他历年所作的全部楹联、诗文。赵兴先生在浅谈舟曲元宵灯会一文中,最早对元宵灯会的来历做过一些研究推测。他认为,当时从南方来这里做官、戍边和经商的有一些人,他们对舟曲的文化和风俗应该有所影响。从现存前人元宵节灯联迹象,如“三分谁谓扬州二,一石莫言子建八”,还有在横额上所书的“赛过扬州”、“不二扬州”等
8、语来看,多与南方特别是扬州有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元宵楹联灯会起,直至2000年代初,除了最知名的杨述椒与赵兴两个老人外,还有舟曲县城关镇西关村的张恒、王会明,南街村的杨琳、杨炎新等人,也是舟曲楹联文化史上代表性的重要联家。1993年,冰鼎编辑整理的舟曲历次灯会上的楹联舟曲灯对大观铅印面世,绝大部分是舟曲楹联人所创作,共计八百余副,使舟曲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一本楹联专集。1995年该书荣获首届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二虽然书中收录的楹联没有注明作者,但这并不妨碍这它成为当时舟曲人所珍爱的书籍,普通民众在婚丧嫁娶和过年时常在这本书里查阅书写使用带有本土气息的楹联。当时,作为新一代楹联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龙江文化一面旗 全力打造中国楹联文化县 龙江 文化 一面 全力 打造 中国 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