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八首《潼关》.docx
《课外古诗八首《潼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诗八首《潼关》.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知识梳理】课外古诗八首潼关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2 .写作背景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14岁,当时随父亲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二 .课文知识过关梳理课下注释选自谭嗣同全集。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维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要。终古久远。簇簇拥
2、。束拘束。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三 .思维导图主题思想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关的独特景象,抒发了作者博大昂扬的情怀,豪情壮志溢于言表,表现的是一种砸碎枷锁、渴望自由的思想,显示出谭嗣同不迎命世俗、不取悦权贵的热血青年的铮铮风骨。理解性默写1谭嗣同潼关一诗中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的诗句是:终古高云簇此城。2 .谭嗣同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一句显现出孤城的寂寥和辽远。3 .谭嗣同潼关一诗中,体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秋风吹散马蹄声。重要问题探究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
3、分析其作用?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他眼中的山水有了人的思想情态。3*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潼关 课外 古诗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