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有时需要换个角度.docx
《评价有时需要换个角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价有时需要换个角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评价,有时需要换个角度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实现课堂质态的良性循环,使课堂因有效评价而高效精彩。案例一:彩虹耙耙当我巡视走到教室最后一排的男生小K跟前的时候,他的同桌跟我说小K画的线条就像一堆“杷杷”,此话一出立刻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只见小K那张胖乎乎的小脸瞬间憋得通红,他紧攥着拳头,狠狠地喳着同桌。我赶紧走到小K的身后,用手轻轻地按在他的肩膀上,顺势看向他的画作,画面中一组排列整齐并拱起来的彩色线条,确实有点像一堆耙耙。我差点也笑出来。可当转身站在小K对面的时候,我发现他画的那组彩色线条倒有点像一道漂亮的彩虹。于是我笑着对小K的同桌说:“从你的角度看,
2、小K画的线条确实有点像杷耙,而从老师这个角度看,它却像一道漂亮的彩虹。你们看,像不像?”说着我把小K的画倒了过来。小K和同桌吃惊地看着画面:“嗯,确实像彩虹!”我趁机说:“既然这张画既像耙耙又像彩虹,那就叫它彩虹耙杷,怎么样?”两小伙伴对视一笑,深深地点了点头。此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因为小K同桌说出了不雅的词语而否定他真实的想法,而是将两个不同的观点巧妙地揉合在了一起。这样换个角度评价,不仅化解了小K的尴尬,也避免了一场可能一触即发的“冲突”。案例二:漂浮的人头小Z是个思维活跃且喜欢搞怪的同学,每次画画总是会搞出点新花样来,甚至有时候会玩得有点出格。在上好吃的水果这课时,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画着吃水
3、果的人,而小Z同学却在画好的水果旁边画了一个没有身体的人头,他一边画一边做着夸张的动作:“我画的人头飘起来咯!”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引起旁边学生的骚动。我表情严肃地问他:“你为什么要画漂浮的人头呢?”小Z没有回答我,只是对着我傻笑。其实我知道他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并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但很显然,小Z同学这种有点特别的“创意”跟审美教育的初衷有些不相适应。我把小Z的画拿到讲台前,然后跟他说:“老师觉得你画一个人头在画面中漂浮着,好像有些恐怖血腥啊。不如让老师帮你修改一下,可以吗?”我用线条围着“人头”画了一个大圈,然后添加一笔,变成一个大苹果。我说:“你们看,一个小朋友钻到大苹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评价 有时 需要 角度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