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I课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通过朗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重点)2 .体会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景物的效果,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重点、难点)3 .体会作者朱自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核心素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人们心中,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季节。蝴蝶在翩翩起舞,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空气是那样的清新,百花是那样的鲜艳。目光所到之处,到处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下面,我们就一
2、起来跟随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脚步,走进他的散文名篇春,去领略一番春天的魅力。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汉族,字佩弦,原名朱自华,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中国文学系主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极富真情实感。在“求真”方面,朱自清坚持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其诗文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写作本文时,由于其父
3、好吃懒做,一直把朱自清当作是一颗摇钱树,无限索取,因此,父子二人当时的关系并不融洽。三、字词预习检查1 .生字识记酝酿(yunning)窠巢(kB)黄晕(yun)2 .形近字蓑衣/衰败赶趟儿/躺下稀疏/蔬菜3 .词语理解;朗润:明朗润泽。朗,明亮。润,滋润,润泽。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刚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词语注释补充:南宋志南和尚绝句全文如下: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参考译文】在苍拙的古木林中,(我)停下小船,系上船绳,尽
4、情欣赏这美丽的春光。(我)拄着藜仗,登上了河岸,慢慢走过小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阵阵微风,舞动着嫩绿的柳条,它吹拂着我的面庞,已经不使人感到寒冷。绝句的主题: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酝酿:本义是指造酒的发醉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醉似的,越来越浓。窠巢:鸟兽昆虫的窝。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补充:近义词辨析【宛转与婉转】都形容声音抑扬动听,但“宛转”与“婉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婉转”只能用作形容词,而“宛转”既可用作形容词,还可以用作动词。“宛转”用作动词时,大多
5、用来指为人处世,因此,“宛转”与“婉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花针:绣花用的细针。_黄晕:昏黄,不明亮。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头应该把全年要做的是今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落地:这里指婴儿出生。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指姿态优美。四、整体感知1听读或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本课文朗读音频来源:央广网中小学语文示范诵库。时长:5分16秒。备注:本系列课件的音、视频播放须知:本课件的音频、视频播放有三种播放方式。直接播放:点击红色小喇叭图标就可以在播放页面直接自动播放音频;点击视频画面则可以在在播放页面直接自动播放视频。应急间接播放:三脚架支架的摄影机为应急
6、播放图标,当课件页面因某种原因无法播放音频时,点击该图标,则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如教学白板)内部安装的播放软件进行应急间接播放;链接播放:点击朗读页面的图片(少数为央视台标),则可以直接链接到央广网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进行网络在线朗读。此方法较适合于容量较大的超高视频或表演性的公开课教学。少数课文朗读由于央广网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没有该课文的朗读音频,则播放方式将缺少链接播放,只有直接播放和应急播放两种。此备注一般仅在每册第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进行简介,偶尔也会在一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进行简介,在其它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均不作介绍。2.学生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对文章具
7、体描绘的景物,可以把它们归纳成哪几幅图画?诵读指导:朗读课文时应根据内容、感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朗读语调。比如,盼望春天,春天终于到来,感情是欣喜的,朗读的语调应该轻盈愉悦;对描绘的春景,作者充满了喜爱之情,就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对春天的赞美,诵读时就应该语调高昂、饱含激情。教师提出本课诵读要求:读音正确,声音洪亮。根据内容把握好感情的变化。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朗读后抽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本文可以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在课文的“绘春”部分,作者具体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共五幅图画。教师出示结构图,理清作者思路五、合作探究抽生回答问题:
8、1文章对春天的具体描绘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2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盼春”,然后回答问题:第1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J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反复和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赋予了春天人的感情和生命,写出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解析:“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拟人。3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本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它与3-7自然段具体描绘的五幅图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原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9、来了J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写了山、水和太阳;本自然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与后面五幅图画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六、课堂练习1 .读读写写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嚓亮烘托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2 .选词填空(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着。(选填“闹”、“飞”)(2)小草也青得你的眼。(选填“刺”“逼”)(3)山起来了。(选填“湿润”“朗润”)(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选填“衬托”、“烘托”)一片而和平的夜。(选填“安静”、“寂静”)参考答案:闹;逼;(3)朗润;烘托,安静。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赏析教师进行课文赏析过渡引导: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盼春”,第二部分
10、写“绘春”。在第二部分中,第二自然段先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然后课文依次具体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五幅图画Q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赏析这五幅具体描绘春天的图画。春草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春草,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来描写人们对春草的喜爱。1正面描写春草的句子是哪一句,句中的哪些词语独具特色?它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正面描写的句子是:“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J“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给作者带来的惊喜,这样写,赋予了小草人的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句中的“钻”字用得极好,一个“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
11、劲,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2 .侧面描写春草的句子是哪一句?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侧面描写春草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作用:孩子们在春草上嬉戏、活动,从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春花图过渡引导:作者笔下的春花图,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调动了人的多种感觉感官,写出了人们对春花的喜爱。我们下面就来进行具体探究。教师提出问题: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回答Q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J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从什么感官角度描写春花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12、手法,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3 .本文这一段写的是春花,为什么作者却写到了“蝴蝶”和“蜜蜂”?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侧面突出春花万紫千红,香味浓郁。4 .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能否把“闹”字换成“叫”,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不能;因为“叫”只是单纯的声音感受,而一个“闹”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有声音,又有动作,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5 .文中描写春花图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调动了人的哪些感觉器官来描写春花?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作者充分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描写春花。6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是
13、从什么感官角度来描写春花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三个分句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视觉角度描写春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它与上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相对应。7 .本段从嗅觉来描写春花的句子是那一句?在段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嗅觉描写春花的句子是:花里带着甜味;它为后文由“春花”联想到“秋实”作过渡。8 .在“春花图”中,“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不能。这句话是从春花的甜味而联想到秋天香甜的果实,是虚写。如果删去“仿佛”,就变成春天的树上已经结满
14、了果实,不符合实际。【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联想”是从甲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乙事物,比如,由秋风联想到落叶;“想象”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原来并不存在的新形象,比如,由地上的街灯想象出天上有美丽的街市。下面,我们举一个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比如,傍晚时,你看到路边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如果你想到兔妈妈可能在等待小白兔回家,是“联想”;如果你因此而想到自己成了嫦娥,和小白兔一起飞向月宫,则是“想象春风图教师提出问题并过渡到“春风图”赏析。1 .快速浏览课文的“春风图”部分,想一想:作者描写的春风其最大特点是什么?教师点拨:春风无形无色,但作者却将它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其秘诀就是调动多种感觉
15、器官来描绘春风。以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以嗅觉写春风的香气,以听觉写春风的和悦,这样,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从而写出了春风的神韵。学生回答: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来描绘春风。2 .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句话从什么角度来描绘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3 .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从描写“春风图”的文段中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触觉: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特点是:温暖柔和。视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其特点是:欢悦和谐。听觉:鸟儿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其特点是:和谐悦耳。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其特点是:清新芬芳。春雨图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过渡转换:快速浏览课文中描绘春雨的部分,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哪些词语用的特别传神?找出几句这样的句子或词语,说一说为什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