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处理.docx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处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处理一、疼痛预防与处理1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也上可减轻疼痛。3 .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病人的疼痛。4 .轮换注射部位。二、神经性损伤预防及处理1 .周围神
2、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2 .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内注射。3 .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 .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 .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
3、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三、局部或全身感染预防及处理与皮内注射法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四、针口渗液预防及处理1 .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2 .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5ml。3 .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4 .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5 .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具体步骤如下: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向一侧。右手持注射器,呈90插入,并固定。小心地以左手的拇指和食
4、指固定注射器基部(但不可松开对组织的牵引)。再以右手反抽注射器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等10s,让药物散入肌肉,其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五、针头堵塞预防及处理1 .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 .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3 .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4 .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5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改为45 ,因为改变进针角度,避
5、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第四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药液外渗性损伤预防及处理1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2 .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3 .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4 .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5 .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6 .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
6、部封闭治疗,加强热敷或冷敷、理疗,应尽早抬高患肢,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更换注射部位,同时给3%醋酸铅局部温热敷。因醋酸铅系金属性收敛药,低浓度时能使上皮细胞吸收水分,皮下组织致密,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通透性减弱,从而减少渗出;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氧,增加组织营养,而促进其恢复。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药物外渗超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射 操作 并发症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