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项目化习作教学中“有用的知识”建构策略.docx
《小学项目化习作教学中“有用的知识”建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项目化习作教学中“有用的知识”建构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项目化习作教学中“有用的知识”建构策略项目化学习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于核心课程知识开展学习,二是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三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小学项目化习作教学是基于项目的学习,以某一类习作的完成为任务驱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基于问题解决,建构适宜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学习,推动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丰富“个体语言经验:小学项目化习作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指向习作目标的达成、情境问题解决的写作知识的系统建构。“语文课程知识内容不是简单的学科或分支学科的知识组合,而是围绕言语活动这个核心,吸收并重组对它有用的知识J所谓“言语活动核心”,是指依托课程标准以及统编小学语文教
2、材,吸收、重组、整合“有用的知识”,完成写作任务,让“有用的知识”的建构过程成为学生写作学习发生的过程,让“有用的知识”的运用过程成为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的过程。一、基于项目化习作教学的“有用的知识”的基本特征所谓“有用的知识”,是指与写作情境高度契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要点和技巧。“有用的知识”是项目化习作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富技术含量的关键要素,对“有用的知识”精准定位,把握其特征,可以让教学认知更清晰,教学实施更准确,教学效果更突出。1“有用的知识”是解决情境问题的关键技巧传统的习作教学对写作知识进行条分缕析,将其拆解成文体性知识、篇章结构性知识、表达性知识等,
3、通过对习作例文的机械模仿,帮助学习者获得“一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或经验。项目化习作教学则注重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它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主动去调取知识、关联情境、整合运用,从复杂问题出发,最后再回到复杂问题中去。以情境任务去统摄知识、技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建构在项目化习作教学中,写作知识是基于情境任务的需要而建构的,聚焦情境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究,写作知识已经从被动的、单一的机械组合走向充满“活力”的、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与整合。2. “有用的知识”是富有逻辑关联的知识体系项目化习作教学指向一类习作问题的解决,因此,“有用的知识”不是“点状”呈
4、现的,而是“线状”或“面形”排列的。这样的排列形式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转型的重要标志:“统编语文教材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的学习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项目化习作教学对写作知识进行开发与建构的过程,充分体现出这样的“梯度”和“系统”,即将一个语篇的习作任务放置在一类语篇的写作任务群组中,力求做到瞻前顾后,上下通联,努力在项目化教学语境中建构层阶分明、逻
5、辑清晰的写作知识体系。3. “有用的知识”是走向言语运用的动态经验传统习作教学中的写作知识是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而项目化习作则是指向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实践性写作,显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陈述性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程序性语文知识。“程序性语文知识”是应对复杂语言情境的动态写作知识,呈现出来的是静态写作知识的运用状态,它能够结合语篇习作任务情境、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即时进行重组、改进等,形成与习作任务相匹配的写作方法和与策略。因此,“有用的知识”是学生用来解决问题的动态语言经验,是拿来就用、拿来好用、拿来管用的“做事”技能与本领。综上所述,项目化习作教学所需要的“有用的知识”,是针对任务情境,帮助学生完
6、成习作任务的“即时性知识”;是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某一类习作文体中某个具体语篇的写作任务的、具有承上启下功能的“个体性知识”;是指导写作实践、直接引发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变革与重构的“实操性知识”。二、项目化习作教学中“有用的知识”的建构路径“有用的知识”中的“有用”是针对学生习作任务达成而言的,“知识”体现的是语文教材的课程属性。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最具“知识含量”的区域出发,从而为项目化习作教学梳理、提炼、衍生、扩展、加工出各种类型的“有用的知识”,以服务于学生的习作学习。1 .立足教材,梳理“有用的知识”建构“有用的知识”,需要立足教材,借助文体归类,梳理“有用的知识”脉络,形成
7、训练点清晰、结构化显著的知识体系。项目化习作知识系统的建构,可采用纵横交叉的设计方式,并由此形成网格。纵向上,紧扣教材中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习作修改等能力训练点进行梳理;横向上,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想象、实用等习作类型等方面进行梳理。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形成系列相关的能力点,这些能力点依托于非概念性的、具象化的、策略性的知识,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序列,若干结构序列纵横相交,使知识系统建构变得绵密而扎实。统编教材“说明介绍”类习作编排了这样几次训练:三下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五上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五下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六下第一
8、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这些训练从介绍植物到介绍动物,从介绍事物到介绍地方,最终抵达介绍地域文化,”有用的知识”不断增加,前后详细阐释有一定的联系,梯度逐渐上升。知识梳理过程中,除了要关注习作内容和表达情境,还要将“介绍说明”的植物、动物、事物、地方、文化作为探究主题,设计探究活动。学生在直接的亲身观察和间接的资料搜集中,丰富了知识,让写作变成基于认知学习、基于问题探究的实践活动,使认知过程、探究过程、学习过程与写作过程有机融合、互为补充。2 .根据情境,开发“有用的知识”“情境是指应用知识与技能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条件。现实世界的情境一直是素养教育的核心。任务型写作要求创设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就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项目 习作 教学 有用 知识 建构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