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学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推拿学试卷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推拿学试卷(E)1以下哪种手法不是“正骨八法”之一A摸B提C按D推E拍(B)2根据推拿应用目的的分类,哪一项不是A医疗推拿B生活推拿C保健推拿D运动推拿E康复推拿(B)3小儿推拿的适宜年龄是A3岁以下B6岁以下C8岁以下D7岁以下E5岁以下(D)4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推拿的适应症A骨伤科疾病B小儿肌性斜颈C遗尿D肺结核E头痛(D)5下列哪种疾病是推拿的禁忌症A胃皖痛B腰椎间盘突出症C便秘D恶性肿瘤E失眠(B) 6在患者肩背、腰臀及下肢后侧进行推拿时常采用哪种体位A仰卧位B俯卧位C侧卧位D端坐位E俯坐位(E)7在患者项肩部及上背部操作时常采用哪种体位A仰卧位B俯卧位C侧卧位D端坐位E俯坐位(C)
2、 8两眉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此线是A坎宫B太阳C天门D山根E天柱骨(A) 9坎宫穴的功效是A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B开关通窍醒目定神C疏风解表安神除烦D降逆止呕去风散寒E以上都不是(C)10用拇指甲掐两目内眦之间称A推坎宫B开天门C掐山根D推眉弓E推太阳(B) 11项后、枕骨后、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为A山根B天柱骨C大抒D风府E耳后高骨(C) 12乳外旁开2分为A乳根B乳中C乳旁D膻中E天池(D) 13分推腹阴阳不能治疗哪个病证A恶心B呕吐C腹胀D脾虚泄泻E乳食停滞(A) 14用食、中二指指面自脊柱穴由上而下直推称A推脊B捏脊C拿脊D按脊E揉脊(B) 15第4腰椎至长强是什么穴的定位A脊柱B
3、七节骨C腰阳关D鬼尾E命门(C) 19自七节骨由上至下推称作A推上七节骨B推下七节骨C推七节骨D捏七节骨E以上都不是(E)20哪种疾病不适合用推七节骨治疗A肠热便秘B痢疾C虚寒腹泻D遗尿E小儿疳积(D) 21龟尾相当于十四经穴的A会阳B秩边C长强D承扶E阴尾(A) 22拇指挠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为A脾经B肝经C心经D肺经E肾经(B) 23食指末节螺纹面为A脾经B肝经C心经D肺经E肾经(C) 24中指末节螺纹面为A脾经B肝经C心经D肺经E肾经(D) 25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为A脾经B肝经C心经D肺经E肾经(E) 26小指末节螺纹面为A脾经B肝经C心经D肺经E肾经(B)27自小指尺侧边缘由指尖推向
4、指根为A清小肠B补小肠C推小肠D泻小肠E以上都不是(B)28食指楼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此线为A小肠B大肠C肾经D肾纹E以上都不是(A)29自食指棱侧缘由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A补大肠B清大肠C泻大肠D推小肠E以上都不是(A) 30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此线为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B) 31小指顶端称为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C) 32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D) 33手掌大鱼际平面称为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E) 34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称为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F) 35下列不适合用揉板门治
5、疗的病症是A暧气B腹胀C干呕D腹泻E呕吐(A)36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横纹约2/3处为半圆径画圆,在此圆周上称A内八卦B小天心C运土入水D运水入土E运土入水,运水入土(A) 37在内八卦中以拇指自乾向坎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A顺运八卦B逆运八卦C运内八卦D分运八卦E以上都不是(B) 38在内八卦中以拇指自坎向乾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A顺运八卦B逆运八卦C运内八卦D分运八卦E以上都不是(E)39顺运八卦不可治疗的疾病A胸膈不利B伤乳食C胸闷D腹胀,E泻泄(B)40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称A内八卦B小天心C运土入水D运水入土E运土入水,运水入土(C)41小天心的功效以下哪个不是A清热B
6、镇惊C散结D利尿E明目(C)42运土入水,运水入土的功效下列哪些不是A清脾胃湿热B利尿止泻C理气化痰D健脾助运E润燥通便(C)43运水入土不可治疗下列哪些病症A脾胃虚弱之完谷不化B腹泻痢疾C行滞消食D疳积E便秘(A)44掌后腕横纹中点为A总筋B大横纹C四横纹D小横纹E掌小横纹(A)45按揉总筋称A按总筋B掐总筋C捏总筋D拿总筋E推总筋(A)46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A阳池B阴池C阴阳池D合阴阳E以上都不是(A) 47中指甲根俩侧赤白肉际处,桂侧称A左端正B右端正C端正D板门E内劳宫(B) 48中指甲根俩侧赤白肉际处尺侧称A左端正B右端正C端正D板门E内劳宫(A)49在中指背,距指甲根中点1
7、分许称A老龙B二扇门C五指节D二马E一窝风(A)50以拇指掐之,继而揉之称A掐老龙B按老龙C揉老龙D拿老龙E以上都不是(D)63以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称A掐膊阳池B揉膊阳池C捏膊阳池DA和BEB和C(A)64前臂楼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A三关B膊阳池C六腑D天河水E涌泉(A)65用拇指楼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A推三关B大推三关C小推三关D拿三关E以上都不是(C) 66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称A三关B膊阳池C六腑D天河水E涌泉(D) 67用拇指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A推六腑B退六腑CA或BDA和BE以上都不是(E) 68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称A三关B膊阳池
8、C六腑D天河水E涌泉(A)69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称A箕门B膊阳池C六腑D天河水E涌泉(A)70箕门的作用是A利尿B通便C止泻D止血E以上都不是(E)71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称A箕门B膊阳池C六腑D天河水E涌泉B72用指端或屈指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进行点压称A捏法B点法C揉法D滚法E拿法A73、屈食指点法是以哪个手指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A食指第一指间B中指第一指间C大拇指指间D无名指第一指间E小拇指第一指间E74、具有解痉止痛,开通闭塞,舒筋活络,补泻经气,调整脏腑功能作用的是哪个手法A捏法B拍法C抹法D搓法E点法A75、点法的适宜人群A年老体弱、久病虚
9、衰B心功能较弱者C心功能不全者D疲劳性四肢酸痛E肺功能不全者D76、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施术部位做对称性挤压称A推法B挤法C拍法D捏法E抖法E77、捏法主要适用于A头B颈项C四肢D躯干E以上A、B、CC78、捏法具有的作用是A滑利关节、舒筋通络B调和气血、疏肝理气C舒筋通络、行气活血D清醒头目、疏肝理气E消食导滞、活血通络E79、捏法常用于哪个病症的治疗A肢体酸痛,关节活动不利B头痛、头晕C肌肉痉挛,风湿痹痛D皮肤胀满,胸肋胀痛E疲劳性四肢酸痛、颈椎病B80、挤捏时沿肌纤维方向对称移动一般由A远端向近端B近端向远端C肢端向末端D远端向肢端E肢端向近端C81、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有节律性的提
10、捏或揉捏称A捻法B拍法C拿法D击法E振法C82、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指面着力部位进行拿法称A一指拿法B二指拿法C三指拿法D四指拿法E五指拿法A83、实则拿法为A复合手法B双合手法C单合手法D双复合手法E双单合手法E84、实则拿法为复合手法,含有A捏法B提法C揉法D滚法E以上A、B、CA85、拿法主要作用于A颈、肩、四肢及头部B肩背、腰舐及下肢部C头、颈、项及四肢部D全身各部,尤其经络穴位E以上都不是B86、用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捏揉捻动称为A拍法B捻法C击法D拿法E捏法B87、拍法的临床应用部位是A四肢小关节B肩背、腰舐及下肢部C肌肉丰厚处D全身各部穴位E以上均是A88、捻法主要适用于哪个部
11、位A四肢小关节B全身各部穴位C头顶四肢部D四肢、胸肋E面部、手足部E89、捻法具有的作用是A调和气血B放松肌肉C滑利关节D消食导滞E理筋通络C90、拍法用力应A先重后轻B重C先轻后重D轻E以上均非E91、击法包括A拳击法B掌击法C侧击法D指间击法、棒击法E以上均是E92、拳击法适用于A四肢小关节B全身各部穴位C头项四肢部D四肢、胸肋E腰舐部D93、用拳背、掌跟、掌侧小鱼际、指间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A捻法B拍法C点法D击法E捏法A94、用虚掌有节奏的拍打体表为A拍法B击法C点法D击法E捏法E95、擦法分为A指擦法B掌擦法C大鱼际擦法D小鱼际擦法E以上均是A96、指推法多用于哪个部位A头面B
12、胸腹C腰背D脊椎E以上都不是C97、掌推法与拳推法的适宜部位相同的是A头面B胸腹C腰背D脊椎E以上都不是A98、给成人做推法时应用哪种润滑剂A冬青膏B凉水C稀释乙醇D滑石粉E以上都是D99、小儿推拿时手法速度A缓慢B忽快忽慢C先慢后快D速度宜快E先快后慢B100、滚法频率为每分钟A、10(120次B、12(60次C、160180次D、180200次E、200次以上常用的基本推拿手法有:推、拿、揉、滚、按、点、摩、拍打法、摇法、拔伸法等手法操作1、操作走罐法2、操作闪罐法3、操作留罐法4、操作背腰部刮病法5、操作推拿手法的揉法操作要求;.手揉法操作时整个动作贵在柔和,揉转的幅度要由小而大,用力应
13、先轻渐重.术手要吸定在操作部位上带动着力处皮肤一起回旋运动,不能在皮肤表面摩擦或滑动.频率一般为100160次/分6、操作推拿手法的滚法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躯体要正直。不要弯腰屈背,不得晃动身体。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伸腕约40)0滚法突出是一滚字。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手指均需放松,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也不要有意握紧。7、操作推拿手法的拿法(1)拿法操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以指峰和指面为着力点。(2)操作动作要缓和,有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3)拿取的部位要准,指端要相对用力提拿,带有揉捏动作,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