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防灾减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等方法,了解我国防灾救灾的方针、工作内容等。2 .通过在具体灾害中讨论自救与互救措施,培养防灾避险的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情感,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教学难点】2 .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工作内容。3 .掌握不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近期北京周边发生了两次地震,分别是河北唐山的4.5级地震和昌平区的2.0级地震,让我们深感地震就在我们身边。为了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减少灾害的损失。【讲授新课】(板书)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
2、师:防灾减灾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核心在于“减工我们所谓的减灾并不是杜绝灾害,而是减少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本节课前有一项调查活动,让大家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防灾减灾工作目的和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关于北京防灾减灾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大家针对不同类型和层面的对象,分7个小组设计关于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问卷。小组合作开展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了解北京防灾减灾工作现状。调查结束后各小组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制作“防灾减灾宣传画报”。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给各
3、小组进行汇报调查结果,展示宣传画报,每组三分钟的时间。师:通过刚才的汇报大家对我国和北京市的防灾减灾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总结一下:1 .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 .防灾减灾工作目的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防止或延迟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危害和损失。3 .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防灾减灾手段r灾害监测Q灾害防御板书:灾害救援与救助I灾后恢复师:播放视频“汶川地震与防灾减灾日”。师:关于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你知道以下的内容吗?出示:灾害监测系统示意图师:在灾害
4、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灾害的进程和态势,为组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观察灾害监测系统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 .灾害监测分为几级组织?生:(可能的答案)四级(世界、国家、地方、社区)2 .自然灾害监测手段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局.3 .自然灾害主要的监测内容?生:(可能的答案)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救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4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生:(可能的答案)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为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出示:吊箱测流图片师: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富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请观察吊箱
5、测流的照片,思考并回答:1 .吊箱测流可以测得河流的哪些水文特征?生:(可能的答案)水量、含沙量、流速、水位.2 .吊箱测流主要监测哪类灾害的孕灾环境?生:(可能的答案)洪水灾害3 .吊箱测流的优点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测得河道中心数据,避免岸边人为干扰;获取数据速度快出示:地动仪原理示意图和地震预警原理示意图师: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影响,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早在东汉我国就出现了地动仪的记载,用来监测地震的发生。到了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地震的预报有了更加科学和准确的方法。请观察地震预警原理示意图,思考并回答:1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生:(可能的
6、答案)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4 .地震预警成功的原因?生:(可能的答案)地震探测仪监测到纵波后,抢在横波到达前发出警报,利用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的时间差。出示:泥石流灾害通道拦网示意图师:我国为了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在做好灾害监测外还积极进行灾害的防御。观察图片并回答:1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泥石流、滑坡5 .图中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修建泥石流通道,设立泥石流拦网。6 .除此图反映的措施外,该类灾害还可以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防御?生:(可能的答案)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设立救灾指挥
7、部组织救援出示:灾害防御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灾害防御工触措施(板书)非工程做施师:面对灾害,我们的防御措施可以大致分为两种:非工程性和工程性的防御措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通过减灾规划、制定防灾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前做好减灾管理和民众的防灾减灾教育。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来达到减灾的目的。师:当灾害发生并到达应急响应程度时,我们应该按照国家有关的应急预案进行及时、有效的灾害救援与救助。播放:汶川地震后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mp4出示:灾害救助过程示意图、灾中应急行动流程图师:请大家观看视频,并观察灾害救助过程示意图及灾中应急行动流程图,小组讨论:1 .针对地震灾害的救助,
8、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2 .地震的灾前物资准备应包含哪些方面?3 .灾区救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1生:(可能的回答)救援人员、资金物品、通信、灾后援建等.4 .生:(可能的回答)救灾食物、探生仪器、起重设备、医疗器械、外伤用药、担架、帐篷、棉被5 .生:(可能的回答)措施包含抢救生命、财产、设备、发放救灾物资;救治伤员:心理援助等。师:在救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专业的救灾队员,接下来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和课前大家做的准备,来认识一下地震专业救灾队。在课前大家已经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查阅我国地震救援队的主要救援内容、人员构成、救援设备。依据教材中提供的数据计算
9、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比例。请同学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交流。生:汇报查阅资料师:结合同学刚才汇报的信息,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生:(可能的回答)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为救灾抢险增添力量出示:汶川地震遗址图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视频师:当灾害过后,我们应该尽快帮助灾区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是什么?生:(可能的回答)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增强对未来灾害的防御能力6 .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是什么?生:(可能的回答)恢复供水、供电、通信等;修复房屋;恢复生产.师: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要分灾前准备、灾
10、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阶段。不同灾害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有所不同,我们以地震和洪水灾害为例。,灾前自救与互救+灾中板书:,妹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避险呢?在警报声响起后大家将有12秒钟时间进行逃生,12秒结束后回到原位,我们来总结在学校遇到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生:模拟地震演习出示:地震自救视频。师:大家在模拟演习中采用了不同的避险措施,大家讨论一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不恰当?并结合大家的讨论结果,完善地震的震前准备、震时避险、震后救援等措施。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出示:震后自救与互救措施、自救互救宣传图师:地震后线自救,主要是灾前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灾害发生后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
11、力消耗,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在互救时应该先救近,再救远,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救、生后救人,认真聆听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后再进行施救。出示:洪水图片师: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1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防洪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生:(可能的答案)关注汛期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和划船技能、准备逃生物资.7 .遭遇突发性洪水,应该怎样逃生?生:(可能的答案)尽量往高处跑,登上坚固的大树、屋顶、富坡等.8 .遇到落水和溺水者,应该如何将他们救上岸?生:(可能的答案)抛救生圈、救生衣、游泳、划船.9 .当洪水退去回到家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生:(可能的答案)全面消毒,不吃浸泡过的食物,
12、喝煮沸的水,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出示:洪水应急措施示意图和宣传画师:当遭遇突发洪水时,如果能逃脱,我们应该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如果不能逃脱的话,抓住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出示:洪水中自救和互救措施师:当在洪水中遇险时,要以互救为主,但在救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我们可以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对于已经昏迷的溺水人员进行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生命。师:刚刚我们了解了两种灾害中的自救互救措施,大家思考一下地震与洪水中的救灾重点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不可预知、最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洪水与降雨有关,
13、具有可预报性。师:因此地震的救助主要在震后进行,以自救为主;洪水的救助是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以互救为重点。出示:应急避难场所图示和概念师:课前我们布置大家一个调查活动:首先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所在地区的所有应急避难场所和距离学校和家庭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然后在网络地图上查找从学校和家庭前往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最后思考应急避难场所应满足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听一下各个小组的成果汇报。生:小组汇报【课堂小结】j灾害救援与救助1灾后恢复自救与互救r灾前准备物资技能信息自救互救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工作内容、学会了不同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与互救基本措施。最后我们通过调查居住地和学校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关注灾害发生后的逃生避险方法。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梳理防灾减灾意识,在灾害来临时更有效的进行自救与互救,为挽救生命和财产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