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docx
《神奇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神奇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1920年,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华生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一项显示人类经典条件反射经验证据的实验。“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他们在医院挑选了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阿尔伯特,在征得孩子母亲同意后开始实验。华生让他的助手先给阿尔伯特身边分别放了小白鼠、猴子等物品。一开始阿尔伯特对这些东西没有任何的恐惧,反而很好奇地摸着它们玩。两个月后,阿尔伯特正跟小白鼠玩时,华生和他的助手突然猛烈的敲击金属棒,阿尔伯特被巨大的声响吓得大哭起来。随后,每次阿尔伯特触摸小白鼠时,他们都这么做。反复多次后,小婴儿阿尔伯特再也不敢跟小白鼠玩,即使华生他们把小白鼠放到阿尔伯特面前,不敲击金属棒,阿尔伯特也
2、会惊恐万分,哭着逃走。之后,阿尔伯特把对小白鼠的恐惧反应,延伸到了其他带有毛皮的的动物和物品上,一看到就害怕。华生由此得出结论:人的情绪化反应,其实是被外界刺激之后的产物。(当然,“阿尔伯特”实验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我们仅以此实验结果为参考,不建议使用该实验。)有学者指出:家长因为孩子学习不断发脾气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就像华生进行阿尔伯特实验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当家长因为学习吼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父母说的什么,唯一记住的是他们发火时的愤怒、狰狞的面孔,那会让孩子非常恐惧。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条件反射,一就想到父母生气的样子,就不想学习了,甚至排斥一切与学习有关的物品,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敏度越降越低。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骂越“笨”,越催越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奇 阿尔伯特 心理学 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