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论“言教、身教、境教”在“一体化德育”建设中的作用.docx
《【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论“言教、身教、境教”在“一体化德育”建设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论“言教、身教、境教”在“一体化德育”建设中的作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论“言教、身教、境教”在“一体化德育”建设中的作用家庭教育中,时常提及“言教、身教、境教”三个概念,这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当中同样适用。在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一体化德育”建设工作中,我们需要将家庭、学校、社会资源互融互通,家长、老师、社会人士协同发力,共同致力于营造语言教育、身体行为教育、情境教育等方面的良好环境,切实提高整个社会德育体系建设成效。一、言教,传圣人言,悟君子道言教,即语言教育,传圣人言,悟君子道,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圣人言:“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净口”是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养成什么样的语言习惯,代表着其具备什么样的教养和文化,也体现出“一体
2、化德育”的效果。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首先要做好家庭的言教。父母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语言能力、沟通方式,会在孩子心中烙下印记,影响其品性。如能在和和气气、充满爱意的家庭语言环境中成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化,自然会顺应本性,礼貌谦逊,反之,则有可能变得木讷或歇斯底里、不通人情世故。言教实施的主体还包括师长、学校、社会。如教师的语言和煦、温暖如春风化雨,则孩子能够受到滋养,将自己视为有意义的个体,更积极地去学习,去适应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如教师过于严厉,总对学生不假辞色,动则批评教育甚至处罚,则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习惯。来自社会的言教对孩子也深有影响。一个和谐友爱
3、、积极向上的社会语言环境,更能够让孩子充满自信和善良,而动则恶语相向,充满恶意的社会语言环境,则不可能培养出更为积极、友善、团结的下一代。当前处于后疫情时代,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已恢复,大人带孩子去研学、亲近大自然、走亲访友成为常态。一时间,公共领域尤其是高铁、飞机上关于孩子与其他乘客之间的矛盾却增多了,话题甚至一度冲上热搜。例如,某作家曾爆料称自己的孩子只是在安静地画画,却多次收到列车员提醒要带好孩子,认为受到了冒犯和歧视,从而引发网络舆论两极分化的讨论。此类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的权利意识的苏醒,另一方面也带来反思:当一个社会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对孩子充满了排斥和戒备的时候,如何期待孩子长
4、大成年后能够去爱和尊重别人?毕竟,他们也未能在一个被爱和尊重的社会中成长。对孩子的言教,需要注意孩子的窗口期,当孩子特别难过、失落和渴望帮助时,父母、师长的语言教育如同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当孩子特别兴奋、特别渴望新知识、新见解,渴望与人交流时,其脑干接收信息会特别敏捷,此刻的言教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比如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发言等。此外,通过家训、家规、校风、校训的传达,也能起到言教较好的效果。二、身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身教,也称行教,汉朝刘向在列女传鲁之母师中写到:“夫人诸姬皆师之,君子谓母师能以身教。”指的是夫人与众姬都效仿鲁之母师。后世遂以“身教”谓用自身的行为教育别人。子曰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汉书第五伦传云:“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明朝的王守仁在传习录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清代政治家魏源说“身教亲于言教”。这都强调了身教和行教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历来是注重身教的国家。无论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智者谦逊,还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流芳千古的悲壮,无论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清醒判断,还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时时反省,都体现出对身教的重视。身行一例,胜似千言。教育不能只流于口头上,教育者本身的示范作用,更是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从师长层面来说,是父母、老师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心组研讨发言 中心组 研讨 发言 浅论 言教 身教 境教 一体化 德育 建设 中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