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滴灌生命之魂》读后感6篇汇编.docx
《《育德——滴灌生命之魂》读后感6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德——滴灌生命之魂》读后感6篇汇编.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育德滴灌生命之魂读后感6篇育德滴灌生命之魂读后感(一)受于漪老师精神的感召,很多教师成为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者、宣传者、践行者和研究者。于漪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源于实践、基于问题、出于真情,既有大地泥土的芬芳,又有深邃思想的光芒,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于漪老师是当之无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曾致电于漪老师,问了她一个问题:“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认定标准有何不同?”于漪老师非常朴实地回答:“教师就是特别能任劳任怨。”我想“任劳任怨”这四个字,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别人评价中国知识分子价廉物美、经久耐用、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崇高的品格魅力。其实“任劳任怨”,
2、也就是于漪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是她的深切体会。一、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于漪老师的教育人生用一句话描述就是“三尺讲台一生情”,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说人生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于漪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属于昨天,属于今天,也属于明天,根本原因在于其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在当今的新时代,我们要学习于漪教育教学思想,要在时代大背景下有新的认识、新的高度。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也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根本特征。教育的人民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于漪老师说:“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都
3、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我当老师就要把他们当宝贝来教。”于漪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的灵魂,就是要走进学生的世界,面向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实践性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形成来自她70多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坚持在教育教学的一线,是从自己的实践耕耘当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炼而构建起的教育教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焦裕禄同志的一句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们今天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路,就是要有这种精神,坚持实践出真知,要有自信走自己的路,走与西方不同的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4、时代性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鲜明特征。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有着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品格。于漪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但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深刻思考,其中“于漪之问”“于漪之虑”“于漪之答”都是直面教育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面向当下和未来,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出引领和指导的声音。我觉得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所提到的。所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聆听时代的呼声,不断探索时代生发的新课题,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的新关切,回答时代之问、教育之问并答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观点,这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生命活力及创新发展的密码所在、奥妙所在。为时代发声是于漪老师的一个特点。于
5、漪老师提到“时代是思想之母,只有倾听时代召唤,把握时代在各个领域呼声的脉搏,才能涌现疏解困难、引领前行的真知灼见”。她总是洞察现实,发出直抵人心的追问,并用她深邃独到的见解做出回答。她针对教育存在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功利倾向,一针见血地提出“到底我们是育分还是育人”O这就是“于漪之问”,也是时代之问。于漪老师曾提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种把分数和升学率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观念现象偏离了育人轨道。于漪老师大声疾呼“要把快乐还给童年,把健康还给少年,把活力还给青年”O她还指出“分数焦虑成了教育焦虑,而教育焦虑的背后是价值观的扭曲和误导,是无序竞争必然的结果”。二、“德智融
6、合”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内在核心于漪老师还有一个忧虑,那就是国家的教育安全之忧。她说“教育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培养的学生应担负起富国、强国、卫国的责任。她始终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这是时代之虑,其实就是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焦虑和忧虑一字之差,其实也是两种境界,两种认识。“焦虑”是为利所困,对不确定的前景感到无奈和无力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也就是烦恼和不安。而于漪老师的忧虑体现的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她着眼的是国家育人的导向和价值的正确引领。所以于漪老师非常强调“德智融合”。于漪老师从“育人”和“育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科育人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系统
7、性关系的探索和思考中凝练并形成了“德智融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和真善美的品行。而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以及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所以于漪老师讲:“教师肩负着千钧重担,必须聚焦在对学生滴灌生命之魂。德性和智性是生命之魂,这就要求做到德智融合。”于漪老师有这样一段话:“任何学科不能只见术不见道,更不能见术不见人,必须术道合一,智育和德育融合。”我理解“德智融合”就是德育与智育不能机械地割裂,也不是简单的叠加、位移和硬性插入,而是有机的融合,是水乳交融,发生的是化学反应。于漪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告诉我
8、们,教育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以知识为本位”,忽视育人育德,把知识作为做“人上人”的工具,或者作为获取物质利益的工具。还有一种倾向我们也要注意,即“知识无用”。我们要看到知识是文明的基础,而“德智融合”的教育思想主张德智兼修并举和深度融合。讲到“德智融合”,什么是德?什么是智?梁启超曾经为清华礼堂题词一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人把德归纳为25种,有口德、面德、信任德、感恩德,等等。那么,今天怎么来理解“德”呢?“德”即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具体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有真善美的品格。今天怎么来看待“智”呢?我们看到知识体系实际上是文明的核心,也是我们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育德滴灌生命之魂 育德 滴灌 生命 读后感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