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概念的渊源、使用及影响.docx
《“苏区”概念的渊源、使用及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区”概念的渊源、使用及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区”概念的渊源、使用及影响“苏区”概念的考证追溯“苏区”作为外来词,它的全称是“苏维埃区域”,对“苏区”概念进行渊源考证,必须追溯“苏维埃”一词的由来。“苏维埃”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二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历2月23日至27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当时,由罢工的工人和起义的士兵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表会议,简称“苏维埃二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由此,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一个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作为处于萌芽状态的工农政权,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国家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
2、政治组织形式。列宁明确指出它的必要性和出现的可能性。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不同,前者在任何革命时期,特别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时期,需要国家和国家政权治理社会。而“工兵代表苏维埃再现了巴黎公社所创造的那种国家类型,马克思曾把这种国家类型叫做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二“苏维埃”从原先的“代表会议”,逐渐发展为俄国新型的政权形式,是逐步实践探索的过程,集中体现于三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中。1917年6月16日至7月7日(俄历6月3日至24日),俄国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俄国共产党还没有夺取政权,但此次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与政权问题密切相关,有苏维埃
3、的组织问题和选举等,民族问题、土地问题等。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由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当天,俄国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该文件宣布,其一,十月革命后,俄国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国家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其二,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成立苏维埃政府,保障人民的一切事业和权益。从此,苏维埃就成为代表俄国工农阶级利益的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1918年1月23日至1月31日(俄历1月10日至1月18日),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被剥削劳动人
4、民权利宣言,郑重宣告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同时规定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建立在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基础上的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邦二列宁还专门给苏维埃下定义,并详细阐述了袜维埃的作用。他认为苏维埃是新的国家机关,由民意产生,拥护民主,是最有觉悟的先锋队。该组织形式有工农的武装力量,能够领导被压迫的广大群众,且还有立法、行政权。“苏区”概念的生成与使用“苏维埃”一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已经译介至中国。北京大学教授张君初于1918年根据俄文音译了“苏维埃,后该词在中国广泛传播和使用,并进一步衍生苏区中央苏区”等概念。1920年8月13日,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给当时身在湖南的毛泽东写了一封长
5、信,系统阐述了他对世界及中国革命的看法。在这封信中,蔡和森就提到了苏维埃,强调它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四种利器之一,即“无产阶级革命后的政治组织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再次致信毛泽东,讨论组织共产党的重要性问题,信中提及苏维埃是“无产阶级机关也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也在思考、探索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即政权的组织形式问题。虽然“苏维埃”概念在中共成立之前就已经译成汉语,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经历过探索的过程。中共对苏维埃及由此衍生的苏区概念的使用与革命的发展相适应,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大体可分为以下两大阶段。一、苏维埃政
6、权的建立一一苏维埃及苏区概念的广泛使用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力量比较薄弱,并没有把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最初的目标,而是兴师北伐,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但大革命的失败带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必须用革命的武装力量,对付反革命的武装力量。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斗争,逐步探索建立苏维埃政权。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明确指出,在武装斗争的革命中,不仅宣传苏维埃的思想,并且在革命斗争新的高潮中应成立苏维埃。此后,中国共产党举起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旗帜,确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概念的认识
7、也不断深化,认为外来词“苏维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工农兵代表会议。随着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大江南北,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了海陆丰、鄂豫皖、湘鄂赣、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一些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苏区”概念的生成。“苏区”的全称为“苏维埃区域”,其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应该是1930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指出,为适应国内的革命战争形势,中央政治局对苏维埃区域的发展所涉及的八大问题做了要求。此后,“苏区”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个专有名词,在中共话语系统中逐渐被固定,并广泛使用。1931年,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
8、国代表大会题词:“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从题词可以看出,毛泽东把苏维埃界定为代表工农群众利益的国家权力机关。在这次大会上,还一致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对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及任务做了规定,明确指出苏维埃政权属于工农阶级。“中央苏区”的概念是在“苏区”概念基础上形成。“中央苏区”:一个历史概念的考释一文专门研究了“中央苏区”的历史概念。文中提到,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建立苏维埃根据地的临时中央政府和加强对苏维埃运动的领导,“中央苏区”应运而生。与“苏区”概念一样,“中央苏区”正式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也是1930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下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区 概念 渊源 使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