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用药策略进展.docx
《糖尿病肾病用药策略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肾病用药策略进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糖尿病肾病用药策略进展一、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0%40%,病变主要累及肾小血管和肾小球,引起蛋白尿排泄和滤过异常。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1disease,ESRD)发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DN的病因复杂,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出现肾小球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球压力增加,导致肾组织缺血、缺氧。其中醛糖还原酶(a1dosereductase,AR)和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O的激活、蛋白非酶糖基化、多元醇途径活化及反应性氧
2、化应激等为葡萄糖代谢障碍的直接结果,细胞因子特别是转化生长因子的过多表达、细胞周期及凋亡障碍都是发病的关键。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eni-angiotensi-a1dosteronesystem,RAAS)异常亦为重要参与因素。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肾小球系膜基质及基底膜合成增加、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脏病理变化因糖尿病类型不同而异。幼年或1型糖尿病早期肾脏可增大,可比正常大30%左右,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增大,良好控制血糖后肾脏可恢复至正常,而2型糖尿病的上述改变更为明显。随着病程增长,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出现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系膜基质增多,
3、电镜检查出现系膜细胞中细胞器增多,免疫荧光检查可出现蜘、IgM及C3纤维蛋白原呈线样或颗粒样沿基膜沉着,病变继续发展,肾脏可出现典型的肾小球硬化病变,肾脏可增大、缩小或正常。典型的病理改变包括如下几点:(1)结节样病变。结节常先出现于小叶中央,可为单个或散见于各叶,常呈球形质地均一或呈薄层样,结节中央区很少有细胞存在,细胞常分布于结节外周。(2)弥漫性病变。肾小球系膜基质广泛增多,为嗜酸性,PAS染色阳性物质,或局限于小叶的中央部分和结节相似,或广泛地播散于毛细血管间;小球毛细血管基膜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轻者仅少数毛细血管累及,病理形态如系膜增生性肾炎,若累及毛细血管较多,基膜增厚较显著,则和基
4、膜增生性肾炎相似。结节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常同时存在于同一病例。(3)渗出性病变。患者毛细血管中有均匀、圆形的嗜酸性物质沉着,常呈半月形,位于周围毛细血管,性质似纤维素,有时含脂类物质,病变无特征性。(4)肾囊小滴。为小的圆形嗜酸性物质沉着于壁层上皮细胞基膜和细胞之间,其染色性能和纤维蛋白相似,可呈嗜酸性或泡沫状。小滴可纤维化,丧失其染色特性及其特殊形态。肾近曲小管常有空泡变性,多见于肾病综合征。1989年Mogensen提出根据尿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g1omeru1arfiItrationrate,GFR)这两个指标,可将DN的自然病程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1、2期为临床前期,千般认为微量蛋白尿
5、的出现是诊断DN的标志。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是临床上对DN的最早可检测阶段。(1) I期(早期肾功能增高)。I期多见于新诊断的I型糖尿病患者,以肾脏体积增大和肾小球滤过增加为特点,但肾脏无明显病理变化,也无临床表现。肾小球滤过率增加30%40%,肾脏增大,肾血流量增加,无临床蛋白尿,后者仅在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无增大,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增加。若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上述情况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2) II期(无症状期)。期患者可多年无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但肾脏已有早期组织性改变,包括非特异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区轻度扩张,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6、a1buminexcretionrates,UAER)静息时正常(V20pgmin),运动后增加。踏车运动使心率达同年龄最大心率的75%,持续20分钟,1小时的尿蛋白质排泄率超过20pgmin,此为运动诱导微量白蛋白尿阳性,可作为II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3) In期(隐匿性糖尿病肾病)。III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持续增多,UAER达到20200pgmin(或30300mg24h)之间。在明显DN出现之前,GFR常在正常范围,此时适当的干预治疗仍能逆转白蛋白尿和DN的进展。(4) IV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IV期糖尿病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UAER200ugmi
7、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压增高。患者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弥漫型损害患者的尿蛋白与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一致,严重者每日尿蛋白量2.0g,往往同时伴有轻度镜下血尿和少量管型,而结节型患者尿蛋白量与其病理损害程度之间没有关系。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的特点,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尿蛋白,不因GFR下降而减少。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但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一一大量尿蛋白(3.0g24h)、水肿和高血压,只见于约3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多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其原因除血
8、浆蛋白低外,至少部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的钠潴留比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严重。这是因为胰岛素改变了组织中钠离子(Na),钾离子(K)的运转,无论是工期患者注射的胰岛素或期患者本身的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胰岛素水平即能改变Na代谢,使糖尿病患者潴Na,尤其是在高钠饮食情况下。这一期患者GFR下降,平均每月约下降1m1min,但大多数患者血肌酎水平尚不高。(5) V期(终末期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衰竭,最后患者的GFR多V10m1min,血肌酎和尿素氮增高,伴有严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肾病 用药 策略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