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用药策略进展.docx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用药策略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用药策略进展.docx(3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用药策略进展一、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和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相关。在美国,DM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非DM患者的24倍,且其心血管疾病较后者严重而广泛,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60%75%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认为DM是一种心血管疾病;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将DM列为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等危症,并得到美国糖尿病协会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认可。糖尿病患者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统称为糖尿
2、病性心脏病。它包括糖尿病性心肌病、与糖尿病有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微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率、心律和心功能失常。近年来,心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据统计,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后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或伴发病。因此,我们应该非常警惕糖尿病对患者心血管的危害。(一)糖尿病性高血压1.概述糖尿病及高血压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常伴发有高血压,能极大地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卒中、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及疾病的进展与进程,明显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及预后;因此,须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目前,关于糖尿病
3、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发生率报道并不一致,其范围在10%80%。在美国约有250万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有糖尿病者患有高血压约两倍于无糖尿病的患者。W55岁的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中,男性多于女性;55岁的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却恰好相反,为女性较男性多见。黑种人糖尿病伴发高血压者约为白种人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的两倍。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常有持续性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患者较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多见。高血压的发生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仍不十分清楚。RQsterby等报道在“初发肾病”的糖尿病患者有明确的
4、基底膜增厚,肾小球膜间质体积增大,由于这些都是发生高血压的必备条件,因此推测肾脏结构异常,启动了高血压的发生。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肾脏结构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初发病时的肾小球和肾小动脉形态均正常,以后小动脉发生的变化是为保护肾小球免受高血压的影响,病程长了就形成恶性循环。但糖尿病小动脉与肾小球的形态变化在高血压一开始就已发生。病期较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升高可能旨在保全肾小球滤过率,而滤过表面积的减少可能启动血压升高。(2)体内钠潴留和容积增加。近半数的1型糖尿病患者或迟或早发生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除可能由于肾脏的病理改变外,或由于神经内分泌影响肾脏,慢性Na+潴留和细胞外液容
5、量的增大而最终发展为高血压。了Ditze1等的研究认为在糖尿病早期已有肾脏Na+代谢的改变,肾小管对钠的总吸收较健康人增加近30%40%,滤过的Na+负荷也同样增加。胰岛素可能作用于肾单位的近端小管而刺激Na+的再吸收。在采用锂和5Cr标记的乙二胺四乙酸(e1hy1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EDTA)清除试验中,清楚地看到1型糖尿病患者钠的再吸收增加均发生于肾小管近端,远端肾小管功能正常,细胞外液亦明显增加。在肾小管近端的前一部分,与Na+运转相应的葡萄糖再吸收增加,此也增加肾小管近端Na+、水的再吸收。1-型糖尿病患者如长期的近端肾小管Na+、水再吸收增多,可能与高
6、血压的发生有关。离子转运异常在高血压一糖尿病中的作用亦有研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Na+H+对输活性增高,因而可导致细胞内钠浓度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尤其是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收缩。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发原发性高血压,有报道称原发性高血压包括其后代的细胞内Na+K+转运活性增强,这种异常受基因传递,有家族倾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肾病时,红细胞内Na+K+转运率也升高,这种遗传性钠代谢紊乱造成患者持续性钠潴留,机体为了保持Na+平衡而增加全身和肾的灌注压,从而促进了全身性高血压和肾脏病变的发生。(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有效。故推测血管紧张素、醛
7、固酮参与1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病,但大多数的研究包括RAAS活性或浓度测定都发现无论有或无晚期并发症,该系统均正常或受抑制。以血浆肾素活性(p1asmareninactivity,PRA)作为RAAS的指标,糖尿病患者PRA正常或较高或降低取决于年龄、肾功能或代谢控制等因素,糖尿病有自主神经疾病和肾脏疾病者,PRA降低,在纠正钠摄入量、年龄和其他因素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PRA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小系列的研究也说明有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也是降低或正常。(4)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高反应性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尤其在年轻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稍有增
8、高。也有报道某些原发性高血压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增强。上述二者单独作用不致引起高血压,两者一起作用可能成为决定动脉血压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Tuck等在无并发症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行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测定,反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正常;有神经病变者虽有高血压,去甲肾上腺水平在正常以下,说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在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中似乎不占主要地位。(5)血管反应性。糖尿病患者对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工升压物质的血压反应总是增强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是血压正常或高血压者均有血管反应性的增高,提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反应性异常,利尿后此现象消失,故糖尿病患者血管反应性异常可能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脑血管 并发症 用药 策略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