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假释制度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docx
《浅议假释制度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假释制度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议假释制度目录摘要2绪论21、取保候审与假释的区别21. 1适用对象有明显区别21.2假释的适用没有任何经济要求和担保要求31.3两者申请人在暂时恢复自由期间遵循的法律义务不同32、设AIF又释制度的原因32. 1刑法目的使然32. 2为了节约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成本42. 3缓和社会矛盾所必需53、我国对假释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规定的主要不足53. 1对假释适用对象要求过于严格63.2假释的适用程序过于繁琐73.3对犯罪分子的假释权利有所限制73.4人民法院现阶段程序不能完整体现公平、正义74、如何完善假释的适用条件和程序84.1如何完善假释的适用条件84.2如何完善假释的适用程序1013参考文
2、献14摘要假释制度作为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奖励措施,在促使罪犯认罪服法、积极改造、重返社会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司法机关过于注重对已产生的罪犯行为的追究,而忽视了犯罪分子今后的思想、行为变化,更因其适用条件、如何运行,难以把握,从而导致现阶段我国假释制度适用率低,导致法律资源无形中浪费。但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重视此项制度,充分实现其制度价值,显得尤为必要。而与监禁相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禁处罚后,犯罪分子经过思想积极改造后,热切期望重新融入社会,从实现刑法之目的,化被动为主动,能更好的保护社会的安定。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设立假释制度的原因、假释的适用条件及对假释制
3、度的完善。关键词:假释假释率刑法目的浅议假释制度假释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在我国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体现,在促使罪犯认罪服法、积极改造、重返社会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假释适用率过低,假释呈低效运行态势,制度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对推动我国罪犯改造工作的发展将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假释制度的浅显研究,达到这样一种目的:为实现假释制度所内蕴的“教育、矫正罪犯”的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1、取保候审与假释的区别取保候审与假释都给人以笼统的概念,即都给人以一定的人身自由,然其法律上的意义则相去甚远。所谓假
4、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其服够一定的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而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的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制。而取保候审则不同,是案件还没有正式判决前(没有法律结果前)的一种羁押措施(给人以一定人身自由)。因此,两者法律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一种服刑方式、刑罚执行制度,后者是一种羁押强制措施。1.1 适用对象有明显区别1.1.1 假释的对象条件累犯及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许假释。1.1.2 取保候审适用的对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5、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4)对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充分的;(5)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继续侦查和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1.2 假释的适用没有任何经济要求和担保要求取保候审必须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且取保最长时间只能有12个月,远短于假释的时间。1.3 两者申请人在暂时恢复自由期间遵循的法律义务不同假释时案件已由司法机关的法律文书予以确定,只需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非经许可不得离开所在的市县,遵守法律,向考察机关报告
6、自己的活动情况。但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六项权利受到限制,需经执行机关准许才可行驶。而取保时案件尚未有结果,故非经许可不得离开居住地市县,传讯时到案,不毁伪串供,不干扰证人作证。2、设立假释制度的原因假释制度是罪犯回归社会的一座桥梁,是罪犯积极改造的动力泉源。假释制度不但是一种奖励措施,更是罪犯应有的法律权利。同时假释是解决目前监禁开销过大以及监狱拥挤的良方。笔者窃以为,设立假释制度的原因无外乎三点:2.1刑法目的使然我国刑法第1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刑法学界认为,这一条文属于立法目的与根据的规定。所以,大多数刑法教
7、科书所接受的通说认为,刑法(制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但是,我国刑法学界普遍接受“刑罚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的直觉判断,通说认为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惩罚是手段而不是刑罚的目的。所以假释是罪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及其行刑司法活动,即对于被判处徒刑的罪犯,经过法定期限的服刑改造后,因确有悔改表现,可能不致再危害社会,监狱将其附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刑罚执行制度及其行刑司法活动。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惩治与教育相结合”、“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亦即刑法之目的。2.2为了节约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成本惩罚本身是一种代价,还需耗费大量司法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议假释制度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 假释 制度 分析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