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学生对放大镜很熟悉,本届六年级学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于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并不了解。本课就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1:观察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这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三个镜片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一起观察比较;也可以逐个出示分发镜片,让学生逐个镜片仔细观察后再综合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分发方式呢?两种方式各有优点,一起分发比较省时间,逐个分发学生对该镜片的观察会更加关注和仔细。该活动是本节课两大观察活动之一
2、,我推荐逐个分发器材,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关注力观察。探索2: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有何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老师需要为学生准备至少三种直径相同但凸度不同的放大镜。和探索1不同的是,这个活动需要同时向学生呈现三种放大镜镜片,以便学生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亲历观察和记录,以体验获取感知,发现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做记录时需要注意:1画图尽量精准,三种镜片的凸度要明显有区别。2.表格1中镜片的特点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拓展:自制放大镜。这是一个实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该活动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了装水的烧杯,先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放大物体图像。当学生看到放
3、大的物体图像时还是十分惊奇的。接着给学生展示了装水的球形烧瓶和试管,引导学生思考这三种装水的容器和放大镜有什么共同点。既自制了放大镜又归纳总结了放大镜的特点。最后提醒孩子课后利用学具袋中的水滴盘制作水滴放大镜,也可以利用家里的物品自制放大镜。把五种镜片分开装在盒子里,并做标签,方便学生领取和归还。根据教学设计,本节课我使用了三种凸透镜、平面镜和凹透镜,爱牛公司制作的这三类镜片是十分好用的。2 .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将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的方法,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两个放大镜来制作“组合凸透镜”,也就是简易显微镜,让学生体验显微镜的发明历程,并
4、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感受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聚焦: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也许你的班级上有个别想法不同的学生会回答:“制作凸度更大的放大镜。”的确,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可这样的回答往往让老师们很难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此时,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呢?可以试试这样说:“人们在磨制放大镜的过程中,发现要制作放大倍数更大的镜片,焦距就要越小,但是标准焦距是有限制的,所以人们无法磨制出具有更大放大倍数的镜片。”爱牛器材:三种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探索环节活动一:制作组合凸透镜。我的做法和教材中有些不同。教材中提供给学生两个放大镜镜片来制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科学 六年级 上册 教学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