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共育课题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家校共育课题研究一、成就孩子,重在提升自己在教育中,老师既是孩子和知识之间的一条纽带,也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座桥梁,还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道门。这样复杂的关系链,在决定了老师的作用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对老师自身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老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教书育人,教书,看似简单,但需要老师花一番功夫去琢磨如何让自己的课堂高效有趣,让孩子学有所获。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发现现在课堂的孩子参与度不高,是孩子不会还是不愿意回答呢?这样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但作为老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在问题出现的早期察觉出来,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调查分析,最终解决,避免出现在问题出现后难以改变的情况。其实,这也
2、就间接的反映出了老师至少应具备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能力具备之后,才能够结合自己的所知,去给予更好的指导。这一点,不止适用于孩子在学习方面,也适用于孩子心理方面。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是焦虑不安的,但不一定会有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时候,家长会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把希望寄托于老师的身上。此时的老师,面对家长时,不能盲目去指导,而是应该明白孩子此时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她的内心愿望和实际能力之间是有差距的,二者之间是不匹配的。在清楚这一点后,老师应根据自己知道的,去给予指导,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同时,家长和老师要分工明确,明白所采取的办法是什么,进行家校共育。这样一来,在面
3、对孩子出现问题时,双方就不会手忙脚乱,老师也很好地体现了自身的作用。孩子在获取知识、培养习惯、提升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的人格,身心共同发展,不断成长,为以后进入高年级、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系列过程的结果,是成就了孩子,而其中最为重要却是自身的能力。只有自身的能力在不断提升,自己在不断成长时,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去感知、发现、面对、分析、解决这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二、以兴趣为导向,化被动为主动21世纪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但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时,容易产生焦虑,其原因不乏有缺少对孩子生涯规划的实
4、际操作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每个人都有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时,作为家长要及时关注和引导,使其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促使这样的兴趣带来的享受转变为自觉主动地去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甚至慢慢去学习相关的东西,让它慢慢变为自己的专长,再以喜欢的专长为契机。让它发展为专业和职业。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是享受的,他的行为也是自发的,家长在中间充当着引导孩子发展的角色,相辅相成,事半功倍。如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在这一角色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时,老师应发挥其相应的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帮助。家长束手无策。那么作为老师,可以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分
5、析一下孩子的心理,这时就会发现,孩子之所以会沉迷于小说中,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东西在在小说中都能实现,而此时他在阅读时会把自己想象成为主人公,在虚拟的世界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这点看,这一孩子在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或许不是那么理想,但善于想象,共情能力较强。根据这样的分析,在跟家长沟通时,老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些沟通和关爱,同时在画画或者写诗文方面加以培养;在与学生交流时,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这一行为的多面性,在肯定孩子想象力和共情力的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多关注孩子在艺术文学方面的表现,并有意识地去引导培养,让他慢慢在这方面获取成就感,并感兴趣,以此化被动为主动,发展为自己的专长甚至可以成为自己的专业。三、素质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家校共育,是需要多方合作的一一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学校领跑,家长担责。素质教育,是要从家庭教育开始的。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家人和美,家风优良,为孩子提供强大的心力,让他的心灵有归属感、安全感,有亲情的依恋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使命,身为人父,应该带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引导孩子的成长;身为人母,应该掌控好自己的脾气,守护好孩子的心灵。二者互相配合,共同养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