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原位癌外科诊疗.docx
《乳腺原位癌外科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原位癌外科诊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乳腺原位癌外科诊疗乳腺原位癌是指一类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但不超出基底膜的病变,按肿瘤生物学和病理形态学表现分为导管原位癌(ducta1carcinomainsitu,DCIS)和小叶原位癌(Iobu1arcarcinomainsitu,1CIS)o两者均有可能发展为浸润癌,但DC1S远较1CIS多见,并且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危险性高,达到75%,故按癌症处理。而1CIS随访20年后,只有18%发展为同侧浸润癌,14%发展为对侧浸润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应按癌前病变和高危人群处理。1932年Broders提出原位癌的概念,认为已属于癌的范畴,但只有发展到穿透基底膜成为浸润性癌才有可能发生转移。而不少研究表
2、明,原位癌中有相当部分始终保持“原位”而不进展为浸润性癌,以至于2003年WHO发表的乳腺肿瘤病理学分类中将原位癌列为“癌前病变”范畴。(一)乳腺导管原位癌De1S也称导管内癌,是最为常见的非浸润癌,如果在镜下观察到坏死癌细胞则被称为粉刺型DCIS,比非粉刺型DC1S恶性度高。由于缺乏足够的DCIS不予治疗的随访资料,目前对DCIS的自然病程知之甚少。对DCIS自然病程的研究主要是想分辨出哪种类型的病灶终将会发展为浸润性癌,以及这种浸润过程会在何时发生。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DCIS都进展为浸润性癌,如果DCIS不予治疗30年随访后有10%50%会发展为浸润性癌。一项超过30年的随访研究揭示仅接
3、受活检的28例低度恶性DC1S患者(19501968)的自然病程,在40年内有39%会在同侧乳房的同一象限内发生浸润性乳腺癌,7例发生在初次活检后的10年内,DCIS可以在数十年内保持稳定。一份1997年的尸检报告表明9%15%的妇女死亡时仍有未被检出的DC1S,说明一部分DC1S不会发展为浸润癌,但是我们却无法鉴别出来。由于DCIS的治疗多为全乳房切除,所以也难以观察其自然发展过程。有一组被误诊为良性病变而仅行切除活检的DC1S中,30年随访期间有32%发展为浸润性癌,且大多数浸润性癌发生在原切检部位附近。1病理分型乳腺DC1S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病症,更像是一组多样化病症,不同类型的DCIS可
4、能通过病理特征、基因特点、临床表现和乳腺X线征象鉴别。不同类型DCIS的生物学特性和转归也不尽相同。传统病理分型将DCIS分为粉刺型和非粉刺型,非粉刺型包括微乳头型、乳头型、实体型和筛状型。粉刺型DCIS,具有核分级高、多形性和中心腔性坏死等细胞学恶性表现,侵袭性较强,易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也是保乳手术加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粉刺型DCIS术后约3.1年出现复发,而非粉刺型则为6.5年。微乳头型则病变广泛,容易多象限发病。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很好地预测DCIS的生物学行为,尤其是保乳术后的局部复发风险。目前DC1S的分型方法是基于核分级(高、中、低)、细胞极性(结构分化)及是否出现坏死,将其分
5、为高级别、中级别和低级别DCIS,不仅一定程度上体现DC1S的临床转归,而且与独特的遗传学变化相关。高级别DCIS倾向于ER/PR受体阴性,Her-2阳性及复杂的核型,而低级别DCIS倾向于ER/PR受体阳性,Her-2阴性及16q缺失。但仅靠这种分型方法仍不能完全预测所有DCIS病例的预后。也有采用基于肿瘤大小、切缘距离、核型、是否有粉刺型坏死和年龄指标的VanNUyS预测指数(VNPI)来帮助医生预测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但也未能广泛应用。目前一种根据DCIS生物学潜能和局部复发风险的新分型法被推荐使用,即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核分级、坏死和激素受体状态)和分子学特征(Ki-67,p53,H
6、er-2,CoX-2和染色体异常)被分型为高、中、低侵袭性DCIS,高侵袭性DCIS具有在510年内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高度潜能及切除术后242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的可能性增加,而低侵袭性DC1S很长一段时间内(1520年)进展为低分级浸润性癌之前局部复发的可能性较低。这种方法试图将DCIS重新分型,并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但尚需更多的研究证实。但尚无病理分型方法能区分何种类型DC1S-定发展为浸润癌。2 .流行病学特点随着国际上基于X线检查(MG)的乳腺癌筛查广泛开展,DCIS发生率逐年上升。美国DCIS发生率从1973-1975年的1.87/10万上升至2004年的32.5/10万,2005年美国
7、DCIS已占乳腺癌新发病例的20%30%,DCIS发生率的上升主要表现为非粉刺型DC1S发病的增加。由于我国缺乏基础数据收集系统和尚未普及基于MG的乳腺癌筛查,DCIS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据前几年城市妇女乳腺癌检查的数据,我国DC1S的发生情况可能处于美国7080年代水平,有部分医疗机构乳腺中心的数据表明1996-1998年DCIS仅占同期乳腺癌的04%,而1999-2008年随着开展乳腺癌机会筛查,DCIS比例明显上升,至2008年升至15%18%,其中,54%的患者是靠乳管内视镜检出,80%的患者MG可提示DCIS,在所有乳腺肿块的活检中DCIS占7%10%,发现DCIS病灶的平均大小和范围
8、亦逐年减小,由触诊发现60mm减至MG发现IOmm以下DCIS,DC1S患者年龄为4565岁。DC1S的高危因素与乳腺浸润癌相同,如家族史、乳腺活检史、非足月怀孕史、妊娠及绝经年龄偏高、检查史,乳腺密度、身体肥胖指数(BMI)、激素替代疗法(HRT)和乳腺X线摄影筛查。不论是观察性研究还是随机性研究都支持HRT与浸润癌有关,但HRT与DCIS发病相关性存在争议,五个观察性研究和一个随机性研究认为HRT和DCIS发病有关,不过基于群体的研究认为曾用HRT与DCIS发病率无关。至于MG,八项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基于群体的乳腺癌筛查随机研究中有七项研究支持MG增加了DCIS的检出率。有关DC1S的预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乳腺 原位 外科 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