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4 古诗三首 教案.docx
《三上 4 古诗三首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 4 古诗三首 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一、教材简说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二、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
2、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三、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送、挑”两个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四、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五、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 .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2 .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3 .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
3、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设计意图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2 .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 “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 “所见”呢?(所看到的)。(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设计意图从题目入
4、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麻“?”画下来。(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2 .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 .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
5、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4 .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5 .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情况,通过注释、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6 .学习生字(促、深)(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5)(出示
6、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6)开小火车读,齐读。7 .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8 .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9 .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10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上 古诗三首 教案 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