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学设计.docx
《春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望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春望教学设计第1篇:春望教学设计春望教学设计1 .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宏大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珍贵精神。(难点)2 .指导学生用品尝词语、借景抒情、再造想象的方法来观赏诗歌。(重点)3 .深化理解本诗,扩展了解杜甫其他相关诗歌,初步了解杜甫的经验和思想。朗读法批注法赏读法一、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特别熟识的诗人一一杜甫。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唐王朝受到巨大振动。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排在邮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其次年(757年)三月诗人在
2、都城长安写下了一首不朽的五律一一春望。这首诗是我们儿时就已经能琅琅背诵的,今日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它,用更细腻的视角,更深厚的感情来触摸诗歌所表达的精神世界。首先,请同学们一齐朗诵本诗。二、赏析首联1 .本诗的题目是春望,那么在首联中都望到了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 .你认为在这四个描写对象中着力要体现哪一个事物的特点?为什么?(借景抒情赏析法落实点)国之破。国是指都城,即长安。开篇即是春望所见,先用国点明白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白节令。两句合而观之,便是说望见春天被攻破了的长安城,山河之上草木丛生,榛莽遍地。这一联用反衬的手法,写出目前的长安,惟
3、有山河仍在,但是国已政权陷落。草木春深,但是城已残缺不堪。3.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在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品析词语赏析法落实点,自选式)破:着一破字一字统全貌,未言一处破败之象,但是满目疮痍之态已赫然纸上,实是骇人动目。在:青山不言,流水永恒,更衬李唐之倾颓惨境。(略)春:春回大地,应生气勃勃,草长莺飞。(略)深:乱草遍地,林木苍苍。4 .背景对比:从前长安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一一(杜甫丽人行)今日长安城:破4.此联对仗工
4、巧,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对比剧烈,出人意料。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为全诗渲染了悲怆的气氛。三、赏析颔联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历来有两种翻译的版本。第一种:人溅泪惊心。其次种:花鸟溅泪惊心。2:那么你认为哪一种好呢?第一种,花鸟本为娱人之物,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见之而泣,闻之而恐,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其次种,以花鸟拟人,花好像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感时恨别,
5、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倍增其哀乐。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前者触景生情,后者移情于物,都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郁之情。3:这一联中的溅和惊两个字用得甚好,请用简洁的语言批注这两个字的妙处,写在老师发的纸上,写好之后撕去背胶粘到前面的纸上。溅:含悲带愤,感情浓烈。惊:敏感惊恐,心灵松软。小结: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动。到此所望结束了,诗人后两联由哀思国事转为想望亲人。四、赏析颈联和尾联1介绍背景:杜甫是前年八月为叛军所俘的,被困于长安一冬春,始终思念借居在州的妻子儿女,因此说家书抵万金。引诗拓展:杜甫
6、在写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长安就写有月夜:今夜螂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眷之怀。2: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忧虑,着急。)3:对比诗人的望岳和本诗的尾联,想象一下两首诗中的诗人形象有何不同?望岳中的诗人: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春望中的诗人:垂垂老矣,沉郁哀思。4.诗人写这首诗年仅45岁,却已白发,而且稀到不胜簪的地步,这可能吗?是什么使诗人如此?是“感时,恨别所致。是国与家共同的打击所致。是因为艰难苦恨繁霜鬓。5 .相比望岳,诗人的气度是不是变小了?例如诗中先忧国,再思亲,最终写到自己的苍老。从背
7、景上看: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年龄上看:从裘马轻狂、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历尽沧桑、日渐衰颓的老年;从情感上看:由壮志凌云的豪情到对国家命运前途忧虑的悲情,从胸怀上看:都是广阔的胸怀,望岳更凌厉自信,春望更深厚蕴藉。6 .小结:家与国紧密相连,个人和民族血脉相融。以爱家之心爱国,以忧国之心忧家,心系国家,胸怀天下。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爱国方式,这始终是圣哲先贤思索问题的方式。家国天下的背后,有高尚的情感,更有精神的才智。杜甫在诗中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学问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也是杜甫宏大之所在。五、总结杜甫就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