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docx
《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一、把脉中段学生思维特征,为整本书阅读指导定向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小学中段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语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大人的表达方式,却又不失儿童的天真。这一阶段的孩子已不满足于直观的图像和文字的表层含意,他们的阅读品位已经有所提高,他们喜欢阅读能开阔视野的书籍,带领他们去深入探寻熟悉或陌生的世界。那些故事性强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情节,特别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些描写同龄人生活的儿童文学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在这一类书籍中,他们很容易与书中
2、人物产生共鸣,丰富自己的阅历与情感。其次,一些富有科学知识的书籍,也非常受中段学生的欢迎。学生阅读这一类书籍不但能提高阅读水平,还能够通过书本发现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思想上获得新的体验。小学中段往往是学生阅读水平的分水岭,容易出现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化”现象。心理学家林崇德老师把这个阶段称为学生的“转折期”。具体表现为“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在这个过渡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期也就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三四年级。”强调这个“关键年龄”,就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施以适
3、当的教育。从以上对中段学生的阅读认知、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来分析,这个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应区别于低段学生阅读指导的偏向儿童化,也不同于高段学生阅读指导的理趣化。对中段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指导可以是读中的推进课、读后的交流课,还可以是同类书籍中读完一本书的交流向另一本书推进的“桥梁”课(统编教材中每册中的“快乐读书吧”都会推荐不止一本同类别的中外书籍,教师在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籍后,再让学生用同类方法阅读另一本书籍,这样的课型我们称之为“桥梁”课)。在不同课型中,教师指导的策略会有所侧重,不过无论哪种课型,教师都可以采用转化策略,使学生有方法、有深度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二、实现三个“转化”,为
4、整本书阅读指导赋能所谓“转化”在这里是指对学生而言可能是陌生的、生硬的、迷茫的事物,转为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事物。提出“转化”策略,是考虑到中段学生的阅读思维,既不能像低段学生那样全部用情景化、形象化的教学策略,也不能像高段学生那样侧重用抽象、逻辑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处于阅读思维转折期的中段学生来说,把静止的、抽象的文字转化为中段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或方法,这是促进学生有兴趣阅读整本书的行动基石,也是帮助中段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媒介。鉴于学生阅读的书籍类型不同、教师指导的课型不同,具体转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1 .阅读过程转化为图示:助力学生深度阅读顾名思义
5、,“文转图”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思考)转化为图示的方式,将学生内隐的阅读思维外显化,便于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阅读状态和程度,同时也便于中段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在这方面很多理论界人士都做了长期研究。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曾指出,视感觉在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中起着主导作用。学者们查明,有80%90%的信息是从周围世界通过视觉分析器进入人脑的。人脑对信息的处理操作有80%是在视觉控制下进行的。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还根据这一心理学理论,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创立了“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随后又出现了图示教学法。这些实践和理论都表明图画、图形所具有的视觉直观性是无法替代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
6、用这一特性来编制学习单。在中段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文转图的指导策略适合各种课型,尤其适合“桥梁”课。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专题中安排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中外寓言故事阅读。寓言故事具有独特性,全书由一则一则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其次,每个故事都比较短小,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且每则故事都反映了一个生活道理。学生在阅读这类书籍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被那些生动、夸张、滑稽、幽默的故事或主人公吸引,可往往缺少“停下来想想大道理”的阅读思考。为了帮助学生读读小故事想想大道理,教师可以运用“文转图”指导策略,于无形中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理
7、解用图示化的方法记录下来。可以是一则故事一张图示,也可以多则故事一张图示。在这个单元中,在指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桥梁”课时,教师就是从中国古代寓言出发,启发学生读伊索寓言,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还对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外寓言故事都很有趣,但是也有很明显的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整理出了板书。这种“文转图”的指导策略同样适用于故事类书籍。比如阅读四年级选读书籍宝葫芦的秘密一书,教师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记录书中主要故事情节。在读后的交流课中,教师围绕三位学生的情节梳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三位同学的情节梳理图中哪些情节很关键?哪些情节他们梳理得不一样?你认为该如何梳理?这
8、样的读后交流课中,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思考转化为图示,不仅展现了学生的阅读过程,还体现了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教师更是将学生的图示转化为课堂交流的媒介,转化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推动了读后交流的深度发生。2 .阅读疑惑转化为回读:助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一般来说,阅读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整本书的时候,不会像读教材中的文本那样精读细嚼,学生往往会采用略读甚至是浏览的方式读书。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对于书中的某些地方理解不够准确,或者产生疑问。笔者以为,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略读为主、精读为核”的整本书阅读方式。精读是逐字逐句地读,反复地读,深入细致地研读。精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深入的研究,达成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中段 阅读 指导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