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其人其事其著.docx
《姚雪垠其人其事其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雪垠其人其事其著.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小说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巨著从1957年动笔起,历时30余年,约230万字,分为5卷。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第一卷时,就影响较大。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书除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译本,在国际上影响日增。中文名:姚雪垠别名:姚冠三国籍:中国职业:文学小说家毕业院校:河南大学主要成就: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2、代表作品:李自成基本信息姓名:姚雪垠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省邓州市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生卒年:1910.10.10-1999.4.29曾任职务: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原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主要文学经历1935年起,姚雪垠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39年,他写的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1943年初至重庆,他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季返成都创作了取材于自身经历的长篇小说长夜。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私立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其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
3、月交响曲,短篇小说集M站、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重逢,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论文集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传记文学记卢铭轩等。他研究明代历史,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1957年创作代表作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1963年出版了第1卷,译成日文后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1976年出版的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人物简介现代小说家。原名姚冠三,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父亲上过开封优级师范。由于家境窘困,母亲准备在他出生时溺婴,幸为曾祖母所救。从小爱听外祖母讲故事,还由此激发了想象能力和文学兴趣。邓县地处豫西
4、南,环境闭塞落后,水旱灾害与瘟疫频仍。加上封建军阀压迫,农民无以为生,或外出逃荒,或铤而走险,土匪遍地。姚雪垠9岁那年,土匪攻破寨子,姚家房屋和衣物都被烧光,从此随父母逃到邓县城内居住。在县城里,先读了一年多私塾,又上了三年教会办的高等小学,背诵过大量古文并习作文言。暇时爱听艺人说施公案、彭公案、三国志演义等书。1924年小学毕业后,去信阳上中学。同年冬,由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校提前放假。回乡途中,与二哥和其他两名学生一起被李水沫的土匪队伍作为“肉票”抓去,旋又被一个土匪小头目认为义子。在土匪中生活约100天的这段特殊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此后四年多,除去樊城鸿文书
5、院读书的几个月外,基本上失学在家。利用这段时间,阅读了许多“五四”新文学作品也读了一些俄国作家的小说,培养了对新文学的兴趣,增强了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的不满。家庭的缺少温暖与社会的黑暗重重,形成了姚雪垠的叛逆性格。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曾两次到具有进步色彩的军队中去当兵。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出路,滋生了苦闷感伤的情绪。1929年夏,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与此同时,在河南日报副刊用“雪痕”的笔名发表处女作两个孤坟和其他作品,这些小说写了下层劳动者受封建势力迫害致死的悲惨故事,表现了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入学后不久,即参加进步活动,和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读了清代朴学家、古史辨派和郭沫若等唯
6、物史观派的一些代表性论著,立志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或文学家。1931年暑假被学校当局以“思想错误,言行荒谬”的罪名开除。从此结束学生生活,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书、编辑为生。到抗战爆发前夕,先后在文学季刊、新小说、光明、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了野祭、碉堡风波、生死路、选举志等10多篇小说,这些作品展现了内地农村黑暗混乱的现实图景,和被压迫者奋力反抗的斗争画面。此外,编过大陆文艺、今日两种刊物,在芒种、申报上发表杂感,还刊出散文散文诗、文学论文多篇。这些文章同样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切,有敏锐的时代感。由于受文艺大众化、大众语讨论的影响,1936年曾收集家乡口语,编为南阳语汇。抗战爆发后,从北
7、平辗转来到开封,与别人合办风雨周刊,任主编;在此前后,还发表论文、杂感数十篇。并曾赴徐州前线采访,随后写成书简体报告文学战地书简。1938年春去武汉,不久参加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从事抗日的进步的文化活动。在自由中国、文艺阵地上发表短篇小说白龙港、差半车麦秸。次年又在文艺新闻上刊出气氛悲壮的红灯笼的故事。后两篇曾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并被译为英、俄文。差半车麦秸和稍后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之所以受到文学界的重视原因之一,是成功地运用活泼生动的群众口语,写出了农民在抗战中的觉醒与变化。1939年起,姚雪垠在辗转鄂、皖、蜀等地的过程中,以主要精力创作中长篇小说,写有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新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姚雪垠 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