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微纳米铜粉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ST-微纳米铜粉编制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行业标准微纳米铜粉编制说明(讨论稿)行业标准微纳米铜粉编制说明(讨论稿)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根据工信厅科函(2023)158号2023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文件要求,行业标准微纳米铜粉制订项目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计划编号为2023-0570T-YS,项目周期为24个月,完成年限为2024年,标准起草单位为重庆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公司、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有研纳微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有研粉末新材料(合肥)有限公司、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1.2 立项目的和意义根据原材料
2、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3年),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原材料工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原材料工业在质量基础设施、关键工艺技术、产品实物质量、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有色金属行业,提高先进轨道交通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用有色金属材料质量均一性,以及增强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属于该行动方案的行动目标。微纳米铜粉属于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中先进基础材料标准子体系中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先
3、进基础材料的发展方向。2023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微纳米铜粉材料作为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超细铜粉(D50:110um)、亚微米铜粉(D50:0.11Um)以及纳米铜粉(D5000010.1m),统称为微纳米铜粉,不仅具有铜金属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蚀、抗菌与无磁性等特点,而且具有小尺寸效应、低熔点、高活性的特性,广泛
4、应用在于粉末冶金零部件、高端碳刷、高铁制动材料、超硬材料、导电胶、电子浆料、集成电路印刷版、屏蔽材料、润滑剂、催化剂及医学等领域。微纳米铜粉在市场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年需求量IOOOOt以上。随着智能化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与更新、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等带来的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提高、5G通信的推广、工业自动化不断深入、增材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以及“基建七大领域”的发力,市场对于微纳米铜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目前现有与铜粉末材料相关的标准包括GB/T5246-2007电解铜粉和YS/T499-2015雾化铜粉,涉及的铜粉尺寸主要在IOUm以上的范围。通过电解法与雾化法难以得到尺寸
5、低于IOUm以下的粉末。由于微纳米铜粉颗粒尺寸较小,其制备方法与传统制备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制备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法,同时微纳米铜粉的理化性质及应用领域与传统铜粉相比也有较大差异。由于微纳米铜粉颗粒尺寸较小,铜粉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及应用领域变化较大。目前的标准缺少对于粉末粒度在IOum以下铜粉的定义、物理、化学性能、检测方法等详细且统一的规定,各企业的产品规格和下游用户的采购技术条件都不尽相同;市场贸易中没有相应的标准作为依据,导致市场封闭、混乱,不利于微纳米铜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制定微纳米铜粉的产品标准势在必行,这一标准的制定对提高微纳米铜粉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上下游产
6、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 承担单位情况重庆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公司由有研科技集团(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下属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华浩冶炼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15日共同出资成立。2018年10月22日,有研重冶变更为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解铜粉、铁青铜复合粉、黄铜复合粉、微纳米铜粉、青铜粉、锡粉、铜锡合金粉等有色金属粉末产品。建立了金属粉体材料研究、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3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6人,研究生导师5人(博导3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依托中国有研科研势力,拥有涉及先进粉体材料及制品设
7、计、工艺研发、生产中试、应用及测试评价的关键共性技术人才队伍多支,包括: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团队、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等。1.4 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工作情况整个标准制订过程中,各参编单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帮助。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有研纳微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有研粉末新材料(合肥)有限公司、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了微纳米铜粉产品数据,其他单位提供了数据分析以及标准讨论稿校正工作。标准主要起草人以及分工见表1。表1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分工单位分工姓名重庆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调研、验证、标准起草全过程张敬国、李占
8、荣、张玉波贺会军、汪礼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参与标准起草,提供测试数据梁明会有研纳微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参与调研、验证、标准起草潘旭、胡强、赵朝晖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标准起草,编制修改文本吴艳华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参与标准起草,提供数据叶怀宇、张国旗有研粉末新材料(合肥)有限公司参与标准起草,提供数据验证刘祥庆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标准起草,提供数据张思源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参与标准起草,提供数据验证朱继磊1.5 主要工作过程1.5.1 标准起草阶段微纳米铜粉,不仅具有铜金属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蚀、抗菌与无磁性等特点,而且具有小尺寸效应、低熔点、高活性的特性,广泛
9、应用在于粉末冶金零部件、高端碳刷、高铁制动材料、超硬材料、导电胶、电子浆料、集成电路印刷版、屏蔽材料、润滑剂、催化剂及医学等领域,在市场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年需求量IOOOOt以上。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分析,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讨论和研究,通过对标准的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和整理,包括国内外关于微纳米铜粉的标准,以及企业多年科研试验、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技术资料、质量检测记录等,以及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编制小组于2023年7月上旬起草完成了该标准讨论稿。1.5.2 征求意见阶段2023年XX月XX日XX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进行了该标准的第一次工作会。与
10、会专家对标准的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对产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产品化学牌号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2023年XX月XX日XX日,编制小组根据工作会议要求,起草单位在此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对标准涉及的各相关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和数据统计,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技术指标和检验数据形成了本文件的征求意见稿O2023年XX月XX日标准起草单位下发各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小组根据各单位的回函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并对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数据对比,2023年XX月XX日XX日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预审稿。2023年XX月XX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该标准预审会,对该标准预
11、审稿初稿进行了充分讨论。会后,编制组根据会议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及其编制说明,进一步征求意见。编制组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1.5.3审查阶段2023年XX月XX日XX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青海省西宁市组织召开重金属标准工作会。来自编制组成员等X家单位的XX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见有色金属审定会参加单位及代表签名。会议对重庆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制订的行业标准微纳米铜粉(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定并提出修改意见,见有色金属标准审定会会议纪要。标准编制组采纳了审定会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完善。2023年
12、XX月XX日XX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技术委员会(SAC/TC243/SC2)在XX市召开全体委员大会,应到会委员共计29名,实际到会委员XX名,到会委员比例为XX%。会议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对微纳米铜粉标准制修订程序、征求意见的过程以及技术内容的确定等多方面进行了仔细审查和表决投票,报批稿、编制说明和会议纪要的审查结论均为通过,无修改意见,表决通过率为IOgO1.5.4报批阶段标准编制组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报送至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aTC243),现上报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发布。委员投票情况:2023年XX月XX日XX月XX
13、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平台”进行了委员投票,本SC全体委员人数共有XX人,参与投票双人,投票同意本标准通过审查XX人,其中,起草人员以人。二、标准的制订原则2.1 编制原则本文件本着细化产品类型和质量、规定质量验收内容等编制原则,并参照国内生产企业与客户要求进行制订。目的是满足和稳定应用市场要求,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助于我国微纳米铜粉生产。该标准按照GB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加工产品、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写示例的要求编写。标准由国内微纳米铜粉生产厂家联合制定,
14、反映了国内生产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便于生产,易于应用。2.2 本文件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微纳米铜粉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化学、物理等方法制备的球形、不规则、片状等形貌的微纳米铜粉。2.3 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表2:引用文件一览表文件编号文件内容GB/T5162-2006金属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GB/T19077-2016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GB/T4I64金属粉末中可被氢还原氧含量的测定GB/T5121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5314粉末冶金用粉末的取样方法GB/T5246-2007电解铜粉GB/T888
15、8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2.4 标准术语和定义微纳米铜粉:超细铜粉、亚微米铜粉、以及纳米铜粉,统称为微纳米铜粉。超细铜粉:D50范围在110m的铜粉颗粒。亚微米铜粉:D50范围在0.11m的铜粉颗粒。纳米铜粉:D5O范围在O.O1O.1Um的铜粉颗粒。2.5 标准分类和标记微纳米铜粉分为超细铜粉:FCXC-KFCXC-2,亚微米铜分:FYC-IFYC-2,纳米铜粉:FNC-1FNC-2,共六个牌号。2.6 化学成分及杂质微纳米铜粉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化学成分产品名称化学成分(质量分数)/%Cu,不小于杂质含量,不大于FePbAsSbCONSFCXC-I99.50.010.040.0040.0050.040.30.0040.004FCXC-2FYC-I99.00.010.040.0040.0050.11.00.0040.004FYC-2FNC-I99.00.010.040.0040.0050.151.00.0040.004FNC-2注:1)金属基杂质成分的总量VOI5%。2)如需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