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docx
《2023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居全球心血管疾病(CVD)首位,并成为当今全球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血脂异常是ASCVD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并列为可纠正危险因素。众所周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作为重要的血脂指标,视为ASCVD血脂干预的首要靶标已为人们所熟知。但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将1D1-C水平控制在当今指南的理想范围内仍存在心血管事件(CVE)剩余风险;且系列研究发现,尚存新的血脂指标与剩余风险相关,脂蛋白(a)1p(a)便是近年来证据较多且备受关注的血脂干预潜在新靶点之一。事实上,1p(a)约于
2、60年前即被人类发现并为之命名。随后的小样本临床观察性研究提示血浆1p(a)水平升高可能与CVD特别是冠心病(CAD)相关,但直到2009年孟德尔随机研究结果提示,1p(a)与心肌梗死(MI)风险升高具有相关性,1p(a)的意义才得到重视。近年来,基于1p(a)的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孟德尔随机、全基因组分析、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事后分析、特殊人群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和荟萃分析等多维度的研究结果,趋同性地发现1p(a)极可能是独立于1D1-C以外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再次激发了学界对1p(a)的关注。现有证据强烈提示,高1p(a)水平能预测更高的CVE风险,在一级预防人群亦或已使用
3、他汀类药物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的二级预防人群中均体现了高度一致性。然而,人类对于1p(a)的综合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新近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指南均对1p(a)导致CVD风险增加的切点、检测人群和干预策略进行了相应推荐,但不同国家指南的推荐有所不同。我国现有的CVD防治指南中关于1p(a)的描述与推荐尚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建议与指导。据此,本专家组综合全球有关1p(a)的现有认知,结合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系统概述1p(a)的相关知识,并提出关于中国人群1p(a)的管理要点供临床实践参考。1、1p(a)的结构与流行病学特点1p(a)由低密度脂蛋白(1D1)样颗粒和载脂蛋白
4、a(Apo(a)组成,两者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电镜下1p(a)呈圆球型,直径约21nm,密度约1.05-1.10gm1o1p(a)结构(图1)包括:1D1样颗粒约含有30%46%的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100(ApoB1OO)和氧化磷脂(OxP1)Apo(a)是一种高度糖化的亲水蛋白质,占1p(a)总量的25%-40%o1p(a)具有显著的多态性,源于Apo(a)肽链长度不一。Apo(a)有10个同源的kring1eIV(KIV)结构域,KIV第2个结构域中的相似环饼从240个拷贝数不等,其他均只有一个拷贝数,从而决定了1p(a)的分子量大小及血浆1p(a)水平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此外,Apo
5、(a)的多态性还取决于其糖化程度。1p(a)与1D1不同,不能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1D1)转化而来,也不能转化为其他脂蛋白,是一类独立的由肝脏合成的脂蛋白。Apo(a)几乎完全在肝细胞内合成,但1p(a)的组装地点尚未明确,可能在肝细胞内、狄氏间隙或血液循环中完成。组装过程包括Apo(a)对接至1D11然后在Apo(a)的KIV9和1D1的ApoB之间形成共价二硫键,此过程是否可逆尚不清楚。血浆中1p(a)的清除途径和机制也了解甚少,目前认为大部分1p(a)在肝脏中经1D1受体清除,小部分也可经肾脏和其他途径清除。但也有研究显示清道夫受体B型I(SR-BI).纤溶酶原受体、1D1受体相关蛋白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脂蛋白 心血管疾病 风险 关系 临床 管理 专家 科学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