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慢性冠脉综合征无创性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docx
《2023慢性冠脉综合征无创性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慢性冠脉综合征无创性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慢性冠脉综合征无创性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摘要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概念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9年首次提出,包含6个亚类,涵盖了可导致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范畴。CCS的精准治疗有赖于对心脏解剖、功能和组织学特征的全面评价。为了指导无创性心血管影像技术在CCS诊断与治疗中的合理选择和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在综合考虑了各项影像学技术的最新循证学证据、诊断价值和国内普及性的基础上,制定了该共识。共识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CT.磁共振、核医学和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技术特点与优势;第二部分基于CCS的6大亚类对应的场景,
2、分别对4种无创性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规范化路径进行阐述和推荐。正文冠心病是一类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可伴有或不伴有管腔阻塞的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1ogy,ESC)2019版指南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和慢性冠脉综合征(chroniccoronarysyndrome,CCS)两大类1o后者多以稳定型心绞痛或不典型胸痛为主要症状,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类型。无创性心血管影像检查在CCS的诊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规范CCS患者的影像诊断流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
3、分会影像学组制定了本共识,旨在结合最新的心血管影像技术临床应用和我国国情,为国内CCS影像诊断的优选提供指导。一、CCS的概念及其更新CCS的疾病范畴最初在ESC2006版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中被归为稳定型心绞痛20限于当时影像技术的限制以及对病理机制的认识不足,该指南推荐的诊断方法以平板运动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超声心动图和有创性冠脉造影(invasivecoronaryangiographyzICA)为主。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2013年ESC在更新版的指南中,将稳定型心绞痛概念替换为稳定性冠脉疾病3,并将其定义扩展为由运动、劳累、情绪应激等诱导发作的心绞痛症状,可由心外膜下血管阻塞
4、性病变、血管痉挛、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microvascu1ardysfunction,CMVD)所致或继发于心肌梗死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得益于CT技术的发展和64排及以上螺旋CT的普及,基于2008年发表的CORE-64研究结果4,2013版ESC指南首次将冠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zCTA)作为Ha级C类推荐,用于稳定性冠脉疾病的影像诊断,丰富了冠心病影像评价的手段。近年来,随着PRoMISE、SCOT-HEART.MR-INFORM等多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发布,原有冠心病的影像诊断流程已无法满足临床路径最优化的需
5、求。CT、心脏磁共振(cardiacmagneticresonance,CMR)等新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支持。ECS2019版CCS诊治指南首次提出了CCS概念代替了以往稳定性冠脉疾病的诊断。在该指南中,CCS被分为6个亚类:(1)疑似冠心病,伴有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和(或)呼吸困难;(2)疑似冠心病,伴有新发心力衰竭(心衰)或左心室功能不全(3ycs或血运重建术后1年以内无症状或稳定性胸痛;(4)初诊冠心病或血运重建术后1年以上,无症状或稳定性胸痛;(5)疑似血管痉挛或微血管病变的心绞痛患者;(6)筛查发现冠心病但无症状。本专家共识就CCS上述6种不同亚类的主要临床场景所涉及的无
6、创性影像学方法的优选进行阐述,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基于最新循证学证据的影像评价流程推荐,以规范CCS的无创性影像诊断。二、无创性心血管影像技术1 .冠脉CTA技术:冠脉CTA是无创性评价冠脉血管解剖的最佳影像学方法。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约175ms,在心率70次min的患者中能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而超高端CT,如第三代双源CT或宽体探测器CTz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对高心率或无法呼吸屏气的患者也能获得质量优异的图像。CTA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脉解剖变异的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的定量分析以及基于冠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1ciumscore,CACS
7、)与高危斑块特征的危险分层。与ICA相比,冠脉CTA对排除阻塞性狭窄病变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此外,CTA可同时评价管腔的解剖结构和管壁斑块的特征,为高、低危患者的区分和药物治疗评价提供无创性影像学方法。近年来随着流体力学模拟计算和CT硬件成像技术的进展zCT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Tfractiona1f1owreserve,CT-FFR)和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yocardia1perfusionimaging,CT-MPI)在冠心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方面逐渐展现出应用前景,弥补了CTA单纯解剖学评价的局限性,有望为CCS的精准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从解剖到功能的一站式成像方法。与其他影像学
8、方法相比,冠脉CTA的优势在于空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可进行任意角度的多平面和三维重建,是显示冠脉解剖的最佳方法。但CT检查具有电离辐射且需要使用碘对比剂,因此碘过敏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进行冠脉CTA检查。2 .CMR技术:CMR无创、无辐射,能够一站式完成心脏形态、功能、血流、灌注和组织特征成像等,是CCS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规的T1W1成像可以准确定位并初步评估心脏解剖结构;电影成像能够实时动态观察心脏整体和局部解剖与运动功能,是无创性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汴1对比剂延迟强化(1ategado1iniumenhancement,1GE)能够识别心肌坏死和纤维化,具有在体映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慢性 综合征 无创性 影像 诊断 中国 专家 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