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道德经说什么》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道德经说什么》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道德经说什么读后感道德经说什么是韩鹏杰教授为西安交大的学生讲授“道德经”时的讲义出版成书,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樊登老师邀请韩教授在樊登书店讲这本书,韩教授给我留下了睿智、风趣、和蔼、知识渊博的印象,我印象中的国学经典一般都是艰涩难懂,在韩教授的讲解下,那么地接地气。图片这本书的开篇韩教授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读哪一本经典,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书的基本情况以及书里的智慧精要。也就是:其人、其书、其道,这里借用樊登读书中的精简介绍。其人:首先是老子的职业背景。他曾是个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档案馆馆长。因为掌管天下图书和前朝、本朝的档案,老子比常人知识渊博且见多识广。其次是本书的写作背景。相传
2、周朝不断衰落,老子打算出关隐居,却被函谷关总兵扣留。说是要让老子留下“道”的思想,才让他过关。于是,便有了这本著作。其书:这本书最初既无书名,也无分章,所以就将“老子”加了书名号,名为老子。后来它才名为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其道:本书原是老子写给特定对象的。包括三类人:士、王、圣。所谓士,即基层领导者;王,即地方行政长官;圣,即好的领导者。可以说它是一本领导学经典。但其智慧和思想,在当代不仅可应用于管理,还适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于个人修养领域。图片道德经这类经典,我是一个门外汉,但这不影响我有意愿去接近它。韩教授解释道德经的“道”和“德”,通俗易懂、接地气。“道”落实到现实中包含的内
3、容就是方向和目标、规则与境界、边界与底线。方向和目标:没有方向和目标,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在流浪。规则和境界: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且在守规则的基础上,还要走出境界来。边界和底线:就像车道有边界,旁边是深沟或深渊,越过边界就会出大问题。只有不去触碰边界和底线,才能确保无虞。“德”字双人旁意为大家一起走,“十”意为走到十字路口,面临有岔路、歧路,“横波目”,眼睛要盯着前边的道“一心”意为一心要遵循那个道。“德”就是按照“道”去做人做事。德者,“得也”,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就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反之,即是失德,就会失去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读了道德经说什么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叫“中国”,以前认为
4、我们的祖先把中国认为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叫中国,中华,中原。读了道理经才知道并不是,中代表“中和”的思维,阴阳相互中和,万物负阴而抱阳。还加深了对“无”的理解,人们总喜欢追求外在,这属于“有”的部分,认为拥有了就会快乐和幸福。所以只看到争,强,进,但很少注意和它相等的力量让,弱,退,这就是“无”万事万物都需要从一体两面看待,而且要体会“无”的秒处,才能承载有的部分。要有以退为进的心态,退并不是懦弱,放下也不是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有的事物都离不开平衡。“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徼是边界。“有”的东西都会有边界,比如房子,杯子。杯子的形状是边界,但
5、用了里面空的部分才能喝水;房子有顶有墙,但里面有空,才能住人,这就是有和无的结合。现代的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好。但从人们的身上,并没有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反而多了一些浮躁和忙碌。因为忽视了“无”,只追求有,认为拥有越多,会更快乐。“无”包括深度思考,专注。这些都不是有形的东西。在解决温饱时,第一次赚到钱,会让你高兴很长时间,但后来从一万到十万,十万到一百万财富越多快乐持续的时间越短,你想寻找第一次拥有时快乐的感觉,拥有越多反而离快乐越远,因为方向错了,这时需要从信仰,精神,“无”的层面寻找。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开始的时候叫做无,后来有了万物,无中生有。我门的身体是“有”,精神世界是无形的,没有精神,剩下的就是行尸走肉。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比较厚重,内涵丰富,我在樊登读书会上听了两遍,两周下来也只是读了很少的小部分,这篇读书第记也基本是书中摘抄形成。我将一如既往从中学习,哪怕吸收其中的一星半点,也将是受益无穷。道德经说什么是韩教授以更普世的解读方式,让我们有机会亲近经典,汲取其中的营养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