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看得见成长的课堂》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看得见成长的课堂》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看得见成长的课堂读后感“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秋深处,时序更替,步履不停。闲暇之余,再次捧读黄厚江老师的看得见成长的课堂一书,深深折服于黄老师在本色语文课堂上的质朴与智慧。睹黄老师其人,平易如邻家翁,朴实率真;观黄老师其课,简中见丰,以简驭繁,看得见学生的学,看得见教师的教,看得见学与教的共生共长。黄老师看得见成长的课堂一书主要阐述了“共生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共生教学的课堂是以文本研究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文活动为主要形式,激活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与阅读方法的共生共成,尽显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张力,建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支架和追寻
2、努力的方向。一个点一一共生原点共生原点既是是教学展开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展开的支点,还是教学活动的激活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切入点,它有着鲜活的生长性和操作性,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黄老师把共生原点比喻成一颗种子,也就是说,共生原点的选择决定了课堂教学这棵树的成长趋势。共生原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教者赋予了它共生原点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推进教学过程。因此,每个教学内容或者说每篇课文都会具有许多不同的共生原点。黄老师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以小说对孔乙己的手的描写作为共生原点,从学生的交流阅读感受开始,激活对人物的印象,并通过两个共生活
3、动,一是带着学生“读”手,对于手的动作探究可谓细致入微,排-敲-伸开-罩-摸-走,干净利索。二是和学生一起“写”手,通过“写”的活动,更加深了学生对孔乙己悲剧性的理解。黄老师以孔乙己的手串起整堂课的读写训练,设计巧妙,整个课堂紧紧围绕共生原点层层剥笋,得其文章精要,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在教授出师表一课时,黄老师用一个主问题“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共生原点,切开文本,分别从“忠臣”“父亲”“老师”的角度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段落,分辨身份,读出身份,顺势解释重点字词,整节课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思维被充分激活,成就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反观自己的语文教学,在教孔乙己出
4、师表时一,面面俱到的大讲特讲,用的课时也不少,但还感觉不透彻。现在想想,是没有找到教学展开的共生原点,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寻找到一个或多个抓手,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深入细读文本,把书读厚,并对文本的内容、形式、语言进行深度解构,从中发现教学资源的激活点和生长点,然后整合设计成语文学习活动。一条线一一教学的主体过程教学的主体过程,就是由共生原点生长出去、伸发出去的一条教学主线,是围绕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科学组合。教学主线的展开,并不是一步到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生长性的,必须分步推进,分解实施。黄老师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整节课围绕一个共生原点“故事情节”,设计的教学活动有
5、“说情节一一按故事先后给情节排序一一按行文安排情节,说这样安排的好处一一说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一一猜测约瑟夫的成长一一补充原故事情节的开头和结尾,说第一人称的好处”。黄老师这种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的的解读方式,文体意识凸显,教学重点突出,心中既装着这节课的“共生原点”,也装着这节课的“筋骨脉络”,思路清晰,不蔓不枝,而且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前一个的发展和深入,同时具备了关联性和生长性的特点,真是妙不可言。输入继续,反思继续,在教授小说时,自己总是按照固有的套路安排教学过程,唯恐不能凸显文体偏了航向。因此,一些教学活动的设置毫无关联,整个教学安排没有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没有把学生真正放进的心里,课堂沦为了教师的独角戏,课堂的生长性更无从谈起。那么,共生的课堂如何才能心向往之?这需要教师的不断修炼,一步一个脚印,坚守“这一条小鱼在乎”的理念,始终把学生的言行、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能力放在课堂首位。而教师需要在文本中沉潜往复,细读深思,研精究微,用专业和智慧催生课堂的生长力,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在文本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具有生长力的课堂上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