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二级三级区别与详细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保二级三级区别与详细对比.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等保2.0二级、三级区别与测评项详细对比目录一、评定要求对比2二、测评周期对比2三、详细测评项对比2(一)技术部分3(二)宣里部分13四、安全产品对与落地实施建议26(一)等级保护2.0差异变化26(二)关键指标与应对产品。27()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相关产品和措施(三级)28基于等保2.O标准体系,详细对比等保二级、三级之前的区别,包含:评定要求对比、测评周期对比、详细测评项对比、安全产品对比与落地实施建议等内容。一、评定要求对比等保二级:等保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等保三级:等保对象受到破坏后,会
2、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等级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不暝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画流考,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帚吆浜利益不醺缸级信,。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产重损害,或者对会铁序和公共利益渐漪害,但不报言国家安全5g1R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翎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报害,或者对蹒安全适豌害1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蔚Q公共利益造成微产颗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皤害融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应儡!严重损害二、测评周期对比等保二级:一般两年进行一次测评;
3、等保三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三、详细测评项对比通用部分等保二级测评和三级测评项数量如下:通用部分技术部分管理部分合计等保二级58项79项137项等保三级96项116项212项标记注释:是否适用:No-不适用注意:以下所有测评项全部适用于三级系统,最后一列仅标识哪些项二级不(-)技术部分序号分类控制点测评项二级三级(一)技术部分58项96项1物理安全环境物理位置选择1)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22)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3物理访问控制1)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4防盗窃和防破坏D应将
4、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识;52)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63)应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No7防雷击1)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82)应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雷,例如设置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护装置等。No9防火D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102)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113)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No序号分类控制点测评项二级三级域和区域之间设置隔离防火措施。12防水和防潮1)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132)应采取措施防
5、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143)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No15防静电1)应采用防静电地板或地面并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162)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例如采用静电消除器、佩戴防静电手环等。No17温湿度控制D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18电力供应1)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192)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203)应设置元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No21电磁防护1)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222)应对关
6、键设备实施电磁屏蔽No23安全通信网络网络架构1)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242)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序号分类控制点测评项二级三级业务高峰期需要253)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No264)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罢在边果外,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No275)应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和关键计算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No28通信传输1)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292)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No30可信验证D可基于可信根对通信设备的系统引导
7、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通信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关键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31安全区域边界边界防护1)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322)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No333)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或限制;No序号分类控制点测评项二级三级344)应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保证无线网络通过受控的边界设备A接入内部网络。No35访问控制1)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
8、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362)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化;373)应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出;384)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进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395)应对进出网络的数据流实现基于应用协议和应用内容的访问No控制。No40入侵防范1)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412)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No击行为;No423)应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实现对网络攻击特别是新型网络攻击行为的分析;No43
9、4)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No序号分类控制点测评项二级三级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No标、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44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1)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并维护恶意代码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452)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垃圾邮件进行检测和防护,并维护垃圾邮件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No46安全审计1)应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472)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483)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
10、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494)应能对远程访问的用户行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行为等单独进行行为审计和数据分析。No50可信验证可基于可信根对边界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边界防护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关键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序号分类控制点测评项二级三级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51安全环境身份鉴别1)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522)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533)当进
11、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544)应采用口令、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密码技术、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No55访问控制1)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562)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573)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584)应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595)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规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No606)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No序号分类控制点测评项二
12、级三级表级;617)应对重要主体和客体设置安全标记,并控制主体对有安全标记信息资源的访问。No62安全审计1)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632)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643)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654)应对亩计进程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中断No66入侵防范D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672)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683)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
13、;694)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内容符合系统设定要求;705)应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序号分类控制点测评项二级三级716)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节点进行入侵的行为,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No72恶意代码防范应采用免受恶意代码攻击的技术措施或主动免疫可信验证机制及时识别入侵和病毒行为,并将其有效阻断73可信验证可基于可信根对计算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应用程序的关键执行环节进行动态可信验证,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74数据完整性1)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752)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