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五上五下2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五上五下2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XXXXXXXX小学XXX【教材简析】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单元阅读要素为学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课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营帐的边塞雪景。虽然这三首古诗词是以“同主题”的形式选编的,但抒发的角度不同,所采取的表达对象也不相同,因此,针对“同主题不同意象”、“同意象不同情感”的赏析角度,在前两首古诗的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教学,可以分析异同之处,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在词的教学中,根据词的特点进行对比读,
2、调动多方感官感受进行学习。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诗的大意是: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首联中的“空山”二字,在王维的另一首诗鹿柴中也有提及,为的是以人声突显空山的寂静,这与诗句中提到的“月、松、泉、石、竹、浣女、莲、舟”形成了照应。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图画,两句一静一动,描绘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颈联描写人的活动
3、,由“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可见渔舟顺流而下,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尾联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由于山间景物如此清新美好,令人流连忘返,所以诗人流露出长久隐居于此地的心愿,即使春去花落,也不会为之改变。枫桥彼泊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诗眼是“愁”字,诗中用“月落、乌啼、钟声”等意象,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用
4、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词的大意是: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词的上阕记述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两个“一”字,概括了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从“榆关”这一意象,突显了戍边之苦;“夜深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也引起了疑问:为何“夜深”还有“千帐灯”?与下阕的“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下阕
5、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一更,雪一更”写风雪不止,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三首古诗词均配有插图。第一幅插图上有远山、流水、竹林、三两人家,描绘了一幅山居秋暝图。第二幅图中,诗人独坐江边渔船上,枫树的枝叶静静飘落。第三幅图,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大雪漫天飞舞,军旗随风飘动,无数顶帐篷透出昏黄的灯光。三幅插图,均营造了和诗词相对应的意境,便于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意。单元阅读要素为学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这一语文要素显性化地融于课后习题中,在课后第二题,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教
6、学,从景入手,引导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引领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领悟,不断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体验古诗词蕴含的丰富情感。【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很多关于写景的文章,己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在三年级学习了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在四年级学习了调动多种感官,品味文字,想象画面的方法。学生经过三、四年级的学习,对于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本课作为该单元安排的首篇课文,单元页中阅读要素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此该课教学中应渗透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而且,本课是古诗
7、词的学习,在以往古诗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变化,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诵,读出自己的感受。本课着重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品鉴能力。【教学目标】1 .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6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3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4 .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抓住关
8、键词,借助插图,调动感官,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注意语调、韵律、节奏的方法,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2 .运用比较阅读,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之处,体会诗的意境。3 .抓住关键词,借助插图,边读边想象,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借助插图,边读边想象,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难点】运用比较阅读,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之处,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板块一大脑运动操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龙津小学的许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的古诗词三首,(PPT出示:课前准备)书和笔,放整齐。人坐
9、正,专心听。勤思考,认真记。相信你信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让我们一起度过美好的学习时光吧。(PPT出示:诗句大闯关)1 .诗句大闯关:回顾三、四年级学过的有关写景的诗句。师:在过往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写景的诗句,来试试诗句大闯关吧。第一关:看诗句说出上句或下句(PPT依次,先出现半句诗句,再出现完整诗句,老师读诗句)出示:迟日江山丽,O,碧水东流至此回。篱落疏疏一径深,O(PPT出示:第二关)第二关难度加大,根据下面的组图画,背诵出相应的诗包1(PPT配乐依次出示三幅图,先出图,后呈现诗句,老师读诗句)(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一道残
10、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师:相信同学们都闯关成功,背诵出了这些诗句。板块二:目标导学1 .明确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师:来看看我们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PPT出示,老师读)学习目标:1 .有感情朗读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并能背诵。2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让我们带着阅读任务走进第21课古诗词三首吧。板块三:知识点讲解(讲解要点:如何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初步赏析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导语: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92页。(PPT出示:第92页)1 .找准两首诗的韵律和节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师:相信同学
11、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会发现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而枫桥夜泊是七言绝句,(PPT出示:两首古诗,四联名称)朗读起来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我们来读一读吧。(PPT出示:节奏线)(播放学生朗读音频)2 .从诗歌的题目入手,了解两首诗的写景内容。师: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个理解古诗的好方法,法PT出示:方法)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内PT出示:圈画题目)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师:(PPT出示:共同处)同学们可能发现这两个题目的共同之处是都写出了时间、地点,都是写景的。山居秋暝,(PPT出示:暝”的解释)“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的意思,题目点明了诗人在山中居所看
12、到秋天日落时分的景色。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个夜晚,诗人在枫桥旁停船竟岸时看到的景色。3 .学习山居秋暝师:两位诗人分别在诗中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又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先随王维到山间林下赏景吧。(PPT出示:山居秋暝)师:在这首诗里,诗人都描绘了哪些景物?我们可以在诗中圈画出来。(PPT出示:圈画的词语)同学们都找出来了吧。(PPT出示问题)(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大意。师:短短的一首诗,却描写了这么多景物,真好奇王维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除了理解题目,我们还可以用上哪些方法来理解诗句呢?(PPT出示:方法)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借助注释来理解,当然,还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查找相关资料来
13、帮助理解。师:在理解这首诗之前,还有一个小提示,(PPT出示:小提示)古诗有时为了平仄、韵律的需要,会出现语序颠倒的现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里,如果调整语序来理解会更好。同学们,请用上刚才提到的好方法,还有老师的小提示和补充注释,(PPT出示:补充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吧。(停顿2秒)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首诗。(播放学生解释的音频)这首诗描写了在空空的山中,刚刚下了雨,秋天傍晚的天气很凉爽。明亮的月光在松林间照射下来,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所以竹林里传来喧笑声。渔船归来了,所以莲叶在晃动。任凭春天的花草都没有了,可诗人自己还是愿意留在这里。(PPT出示问题)
14、(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法。师:读着这些诗句,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怎样的画面?哪一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可以调动我们更多的感官去好好感受下。(PPT出示:小提示)(停顿2秒)(PPT出示:第一句诗)当读到第句时,在初秋的傍晚,看着雨后山中的秋景,空气是那么清新,是不是仿佛感受到清凉的微风轻轻拂面,无比惬意舒O(PPT出示:第二句诗)当读到这里时,此时,眼前展现了一幅幽清明净的画面,在皎洁如银的月光照耀下,仿佛看到了那长得郁郁葱葱的松树,还有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的斑驳倩影。细细一听,清澈的泉水流湍在山石上,宛如一首大自纸演奏的较音乐,至柔舒缓(PPF赤:
15、动态、静态)这里一静一动的描写,写景如画,动人又自然。怪不得XX就曾评价XX的诗是“诗中有画”了。(PPT出示:第三句诗)继续往下读,这时,伴着泉水的叮咚声,传来了竹林间的歌声锣撞睡二戛无邪鲤娘们洗完衣服正在回家。还仿佛看到渔船满载而瓦顺赢下两旁的莲叶轻轻丽,掀翻技教两面鬲羞的永森7(PPT出示:动态、动态)这里运用了动态描写,展现了人们的勤劳善良,更描绘了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师:诗中描绘了这么美的景象,为何诗人还说这是空山呢?(PPT出示:空山?)联系我们学过.王维的作品,品PT出示:鹿柴)在鹿柴里面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里就是用人的声响来衬托出山中的幽静,达到以动衬静的作用。(PPT出示:以动衬静)同学们是不是从中得到了启发?王维在诗中创造了“静”的意境,而其中的动态描写,给“静”增添了意蕴情致,呈现了眼前宁静美好的世外桃源。(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再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景PT出示:王维简介)王维有“诗佛”之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十分出名。王维晚年就隐居在终南山下。(PPT出示:第四句诗)读到最后一句诗,应该就能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那就是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4)背诵诗句通过调动我们的多种感官,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中的意境,请同学们再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尝试背诵吧。(PPT出示:插图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