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同步教学.docx
《《诗词曲五首》同步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五首》同步教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诗词曲五首?同步教学一、重点知识介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诗作中,刘禹锡首先(首联)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合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然后1颔联)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折,只有无尽的思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假设隔世之人。无限悲哀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里,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
2、“闻笛赋,一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用典贴切,感情深沉。“乡指洛阳。诗人于是颈联)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消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那么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慨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心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
3、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2、赤壁(杜牧)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凡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时机被人记起,或引起思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识别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
4、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忆,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
5、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过零丁洋文天祥)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险。此时,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
6、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蹒,山河破碎,设在崖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起兵抗元之后,屡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忆过去。“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
7、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泊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那么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说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表达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4、水调歌头苏轼)这
8、首词是咏中秋使节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思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点明饮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外表上好似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外表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曲五首 诗词 曲五首 同步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