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学校课改如何实现与能力、素养的对接.docx
《“三新”背景下学校课改如何实现与能力、素养的对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新”背景下学校课改如何实现与能力、素养的对接.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三新”背景下学校课改如何实现与能力、素养的对接学校自2O16年推行“问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已有5年,在这五年中学校多次组织关于课改的活动。这些活动或为主题月,或为开放周,或为示范课,或为推荐课,或为汇报课形式各异,但都指向一个目标一一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理念得到更新,教学策略越来越丰富,课堂越来越有生命力,学业成绩也水涨船高,还有相当部分的老师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形成教学成果。总的来说,课改的推进从总体上实现了教师个体与学校的共同发展。然而,随着“三新”时代的到来,学校的课改也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实现现有的课改模式与新课标、新高考
2、所倡导的“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理念对接的问题。在原有的课改中,“导”环节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是对过往知识的强化与回归,是对学生思维的导入;“学”“展”环节强调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其有理念上的要求,但更多的还是在教学策略上的要求;“评”的环节有学生的互评,也有教师的点拨提升,是对知识正误的匡正,是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对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步步靠近;“测”的环节强调的是对本堂所学知识的检测,是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检测。可以说,学校原有的“导一学一展一评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体上是契合新一轮课改理念的,其的有序推进必然对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学生
3、的学业发展、学校的办学业绩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应看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一味强调对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机械推进,则难免陷入被动。“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视知识的积累,但更普遍性的强调由知识到能力、素养的发展提升,这更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更多地考虑到学科的特点、课型的变化、课时的安排、师生的特点等各种变量因素,要因时而变、因课而变、因人而变,这就要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既要有共性的要求,也要有个性的反映,要实现常式与变式的融通汇合。在笔者看来,要实现这种变化,必须密切关注以下元素:情境创设、任务(问题)驱动、知识建构、检查测评。情境创设和任务“问题”驱动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景 学校 如何 实现 能力 素养 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