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看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docx
《2023年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看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看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看学习方法的真正转变(案例一)课堂观察(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然后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打算好的一张白纸上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我先画了一条直线(师追问:直线吗?)是线段。然后再画其它两条线段,将它们连起来,就画出一个三角形了。(教师请该生展示自己画的三角形,得到大家的认可。随后,教师又连续请了三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三角形并说明画图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人画的三角形是否一样,三角形的角是否一样。最后,组织学生用量角器将自己画的三
2、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前后四个同学相互商量。观察者附近的学生,大局部都是将量出的角的度数直接写在相应的角上,但有两个人是写在其它的练习纸上的。大约在25秒后,就开始有前后四个人分别查看其他人角的度量结果,并不时地争论着。整个学生量角活动(包含学生四人一组的商量活动)大约延续50秒。期间,教师游走于学生中间,数次停下来,援助个别学生一起量角。)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答复有“一百七十九度、“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一百八十度、“一百八十度不到、“一百八十一度)师:那么你们发觉了什么?生: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大小是不一样的。师:实际上它们
3、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准确的,会出现什么情况?(数生附和:有误差。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生1:一百八十度。生2: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师:为什么?生2:大局部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师:你的“左右用得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生2(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师:一百八十什么?生2:一百八十度。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学生异口同声说“能,但声音并不大。)谁情愿来说说?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内角的和是一百八十哦一百八十度。(该生开始表述不够严谨,教师连续三次提示才准确说出结论。随
4、后,教师又请一个学生复述一遍。)师:这个结论准确吗?(停约2秒)老师也来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结论究竟准确不准确,好吗?(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预先打算好的大白纸,上面画有一个三角形。接着,教师用一把剪刀将三角形整个剪了下来,高高举起,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教师先用手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并将整个“角放在投影仪上面,再撕下三角形的又一个角,也放在投影仪上,并与第一个角拼了起来,随后再撕下第三个角,放在投影仪上,与前面两个角拼好J师:现在你们发觉了什么?(仅有三个学生举起了手。)生1:老师将三个角拼成了一百八十度。师:将三个什么角拼成了一百八十度?生1:三个内角。师:你怎么了解是一百八十
5、度的?生1:因为因为是一条线段。师:对,一条线段说明是一个什么角?生2:就是一个平角。师:平角是多少度?学2:一百八十度。师:通过老师的这个实验,你们发觉了什么?(学生举手人数不多,停约45秒)能不能证明刚刚我们说的结论是正确的?学(几乎异口同声):能。课后访谈观察者:您为什么这么关注学生画三角形的过程?教师:没有啊!观察者:您不是连续请了四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画三角形的过程吗?教师:哦,我是想让不同的学生多说几种方法,这会让他们感觉到每一个人的三角形是不同的。观察者:您认为,不同的画法能呈现出不同的三角形吗?教师:我想应该是的。观察者:实际上,如果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画的三角形都举起来,大家都来观
6、察一下,会不会更有效?教师:也有道理。观察者: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认为学生第一次用量角器实验得出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教师想了大约10秒钟)哦我原来以为学生会说,应该是180度,因为这些数字都接近180。这样我就可以接着问学生,是什么造成这些小的误差呢?可以让学生了解,有的时候,量(度量观察者注)的方法是不可信的。思考:这就是探究学习?一、问题的提出不难看出,这应该算是一堂好课。首先是教师并没有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一个数学事实,用直接演示的方法来告诉学生,而是让每一个(至少在其主观上是想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来体验,来观察,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演示来设疑,从而思考并归纳出。但
7、疑问也随之窦生:这真的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探究活动?这真的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主发觉?引导儿童进行探究与发觉的价值究竟何在?儿童的探究与发觉究竟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这里的操作与实验,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或者说是为了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于是,我们便可能会试图去弄清:其一,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究竟是了解重要?还是发觉重要?究竟是获得数学事实重要?还是让学生经历过程重要?其二,于是,第二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结论究竟有没有价值?那么,通过这次的学习,学生除了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数学事实之外,他们还获得了些什么?或者说他们还学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两个 课堂教学 案例 学习 方式 真正 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