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帕金森病精准诊疗的现状和展望.docx
《2023帕金森病精准诊疗的现状和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帕金森病精准诊疗的现状和展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帕金森病精准诊疗的现状和展望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7%2030年患病人数可达500万。其临床特征包括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抑郁和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随着帕金森病患者年龄的增长与疾病的进展,其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可致患者残疾,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目前,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信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等,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尚无治愈方法。精准医疗
2、是一种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多模态影像融合等技术,对疾病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应用,从而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精准治疗的医疗模式。自国内外精准医疗计划被提出,精准治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也得到大力发展。文中将从帕金森病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方面,介绍近年来精准医学在帕金森病中的发展现况,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一、帕金森病的精准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分型明确疾病亚型是精准诊疗实施的重要途径,认识到帕金森病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意见。目前,帕金森病的分型仍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时间,可以分为早发型(45岁)和
3、晚发型(60岁),发病年龄21岁为青少年型。早发型患者以僵直和步态迟缓起病更为常见,从起病至出现不可逆症状的时间更长,更易出现异动症和其他运动并发症。以主要运动症状为依据,可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remor-dominant,TD1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ostura1instabi1ityorgaitdysfunction,PIGD)和中间型。PIGD-帕金森病患者疾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对左旋多巴反应较差,更易合并痴呆、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结合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有学者提出新的帕金森病亚型分类,即轻度运动症状为主型、中间型和弥漫恶性亚型。以轻度运动症状为主的患者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类型
4、,患者起病年龄较小、运动症状较轻,对多巴胺能药物反应良好,疾病进展缓慢;中间至弥漫恶性帕金森病患者药物疗效减弱、疾病进展加快。这一亚型分类,仍需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与验证。有研究采用不同示踪剂,对帕金森病患者不同部位多种神经元进行标记,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大脑优先型和躯体优先型,并提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eyemovements1eepbehaviordisorderzRBD)是躯体优先型帕金森病的前驱表现。此研究正在长期随访中,其结果将为非运动症状分型提供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后续疾病修饰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对帕金森病分型的研究大多为横断面研究,以运动症状分型和数据驱动
5、的聚类分析为主,各研究质量差异大,普遍适用性较差。结合多组学技术发现的多维度生物标志物,如基因组学等,与纵向临床特征进行有机结合,方能取得帕金森病精准分型。(二)基因组学在帕金森病精准诊断中的应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帕金森病患者遗传信息的诊断与分型也得到大力发展。遗传变异可占帕金森病发病风险的22%,出现在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的罕见基因变异也可能出现在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目前,超过20个基因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其中大多数基因变异具有高度外显率,通常会导致发病年龄早或出现非典型症状。此外,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6、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zGWAS)发现100余个与帕金森病发生风险相关的变异位点,其中rs246814(synapticvesic1eg1ycoprotein2C,SV2C)和rs9638616(Wi11iams-Beurensyndromechromosomeregion17,WBSCR17)为亚洲人群中新发现的变异位点9,10。不同致病基因参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包括-突触核蛋白(-synuc1ein,a-syn)的错误折叠与聚集、囊泡运输中断、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其对应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表型也不相同。如,a-突触核蛋白(a-synu
7、c1ein,SNCA)基因编码a-syn,其致病类型包括点突变和拷贝数变异,SNCA启动子区Rep1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IeUCinerichrepeatkinase2,1RRK2)基因变异是欧美帕金森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单基因变异类型,参与囊泡运输机制,患者发病年龄较晚,多表现为PIGD类型oE3泛素化连接酶(parkinRBRE3ubiquitinprotein1igase,PRKNX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putativekinase1,PINK1)和帕金森病相关去糖化酶(parkinsonismassociateddeg1y
8、case,DJ-1)基因变异参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机制,也是早发型帕金森病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该类患者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良好,病程进展缓慢。在一项针对中国早发型帕金森病(ear1y-onsetParkinson,sdisease1EOPD)患者的研究中,11.6%的EOPD患者携带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变异位点,其中PRKN基因变异最常见。携带致病基因不仅使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表型不同,也对非运动症状产生不同影响,携带葡萄糖脑苔酯酶(g1ucoserebrosidase,GBA)基因变异的患者出现RBD的风险更高,尚未发现GBA、1RRK2、PRKN基因变异与日间过度嗜睡和不宁腿综合征相关;SNCA基因变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帕金森病 精准 诊疗 现状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