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发展史及神州十三飞船乘组返回地球感想(五篇).docx
《中国航天发展史及神州十三飞船乘组返回地球感想(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航天发展史及神州十三飞船乘组返回地球感想(五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航天发展史及神十三乘组返回地球感想(五篇)、回溯航天人类进入太空,突破了人类自身的限制,实现了人类自古以来对天空的向往。同时,人类进入太空,也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能够极大地鼓舞民族自豪感。L国外载人航天,逐渐延伸向其他星球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出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人。1961年的美国,也不甘落后,提出了将人送到月球的阿波罗计划,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活动。但2011年,美国为了从法律上禁止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还专门出台了“沃尔夫修正法”。自此,人类开始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中国自力更生的航天奋斗历史也由此展开。2.我
2、国载人航空回溯三步走我国的载人工程于1992年被批准,按照三步走策略,前两步我们用稳进地步伐已经踏过,比如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我国第一位宇航员飞上太空,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等。如今神州十二号的发射,拉开了策略的第三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航空其他领域一一人造卫星:导航定位、空间站、深空探测、成像卫星这些年我国发展迅猛的不只是载人航天,在航天其他领域也有很多重大突破。从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奠定航天基础后,我国迎来了航天井喷式的发展。卫星方面,涉及其下许多类型,比如出名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全面组网成功,我们手机上的定位大多也都用到了北斗定位导航系统,非常实用
3、便捷。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北斗导航卫星和成像卫星不同,并不提供卫星影像的查看和下载,和GPS一样,它提供的是定位与导航方面的服务;成像卫星方面,比如高分专项工程、吉林一号商业卫星、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等等,这些卫星可以拍摄卫星影像,用于农业观测等等方面。我国官方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一一天地图里,就有部分资源三号卫星拍摄的卫星影像。上面我们提到的空间站,其实也算是一颗巨大无比的人造卫星。神舟十二号将宇航员载到太空,空间站就作为他们支持宇航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许多种,比如行星空间站、卫星空间站、星际空间站,各自有各自的作用,比如行星空间站又可分为地球空间站、火星空间站等,用以观测地球、火
4、星、探测太空以及进行科学实验。空天报国,敢为人先,星辰大海,中华逐梦,今天,我们为正奔腾而上的中国航天伟业,献上祝福,感谢每一位航天人的辛苦付出,更向这些,默默障身于航天员背后的伟大教员,致以深深的敬意!二、神舟十三号空间站的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
5、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利用任务间隙,航天员还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2022年4
6、月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完成了任务,带着骄傲与荣光返回地球。此时此刻,所有期盼祖国强盛的中国人,无不为之骄傲与自豪。作为一名学生更是感到无比的荣光,我们要努力学习,护航神舟十三号凯旋归来,再添航天新功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将打破我国在空间站驻留时间的最长记录,并开启空间站建设阶段。随着国际空间站将在几年后面临关闭,届时我国将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宇宙中拥有空间站的国家。这不仅是国人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的骄傲。灯塔涂料能够承担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提供配套涂料的任务,是每一个灯塔人感到无比自豪的事情。作为“重点保军单位“,这也是灯塔涂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科技成果:第一,全面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
7、关键技术。具体举个例子,包括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以前最长一个月,现在增加到三个月、六个月,这还是有很大差别,这个技术得到全面验证和突破,还包括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大型柔性电池翼可驱动机构技术,还有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技术、航天员遥操作交会对接等一系列技术都得到了突破,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攻克了技术难关。第二,完善了任务的组织指挥体系。进入空间站阶段以来,任务实施也进入高密度阶段。去年5次飞行任务在6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实施,这对任务组织实施带来了新挑战。为了保证任务顺利组织实施,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任务组织指挥体系,建立了载人飞船应急发射机制和航天员应急返回搜救机制,通过完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航天 发展史 神州 十三 飞船 返回 地球 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