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道路与交通部分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规划道路与交通部分重点汇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对外交通系统与城市布局1.1城市交通概念与分类1.1.1城市交通的含义()城市交通:指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广义包括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主要交通方式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城市内部交通: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或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主要交通方式为城市道路交通、地铁、轻轨、城市铁路、轮渡、水运等。1.12城市交通的分类()常规公共交通(公共汽、电车)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1.1.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1)交通体系: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路网密度不适宜城市
2、交通体系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为支路网密度较低,由于过去采取的大街区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城市整体路网密度不适宜,导致道路功能恶化,城市交通效率低下,城市拥堵问题突出。(2)道路设计:道路选型与交通流量不符,交叉口通行能力较低在城市横断面设计中,道路选型忽视道路近远期的交通流量发展,导致道路难以满足交通发展的需求,造成交通拥堵。同时由于交叉口设计缺乏前瞻性,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较低。(3)城市环境:资源和能源不断消耗,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在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与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排放的尾气也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空间资源配置低效。(4)交通设施:停车设施严重缺乏,道路附属设施缺乏维
3、护停车设施缺乏是目前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大量的停车设施的建设,不仅占用了城市建设用地,也难以缓解停车需求。同时,对于道路附属设施缺乏系统的维护和管理。(5)政策管理:以机动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忽视人本需求长期以来,城市道路交通以机动车为主导,城市道路网结构以服务于机动车为目的,导致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和步行交通系统严重缺失,步行交通空间被机动车所占用,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11.4城市交通系统特征()(1)交通集散点分布广:交通流量和流向变化多,不稳定;(2)交通流构成复杂,各种交通流在道路上混行:(3)交通工具类型众多,速度不一:(4)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之间交叉多,互相干扰
4、大:(5)城市交通需要大量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1. 1.5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1 .城市空间形态分类(1)集中式:网络状、环形放射式(2)分散式:组团式、带状、指状、环形城市2 .集中式布局(1)优点:D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2)用地紧凑,节约用地:3)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2)缺点:1)近远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下很难处理好;2)易导致过密度的蔓延式发展。3 .分散式布局(1)组团式:被自然条件和交通干道把城市分成几个组团;优点:1)灵活编制,比较好能处理好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2)易接近自然,各用地好安排缺点:D布局分散,土地利用不集约:2)几个城区不
5、易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分开建设成本比较高;3)若每个城区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难以形成城市氛围;(2)线性城市:D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2)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3)组织有优势,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大;4)发展必须平行于主轴线(3)指状城市1)是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2)环形放射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3)大量捷运系统的影响环形城市1)一般围绕湖泊、山体、农田;2)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之间联系较方便3)中心能为城市创造优美景观和生态环境4)除非有特定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中心扩展的压力较大(5)卫星城市D大城市,特大城市有些发展趋势,中心城市有较强的支配性2)外
6、围小城市相对独立,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生活、工作、文化密切联系3)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6)多中心与组群城市淄博1.17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关系(2023华科真题论述题)()(1)概念辨析城市土地利用:指城市中工业、交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住宅和公园绿地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地域差异。城市综合交通: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两部分。(2)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D城市对外交通影响城市的兴衰对外交通的方便和发达程度直接促进城市的发展、功能的发挥和经济的活跃。运河
7、影响城市兴衰。(淮阴:曾经的南北运河中心,因运河改道,不复有问津者)铁路产生新兴城市。(株洲、镇州、石家庄)2)城市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新的交通方式产生使城市各部分有不同可达性,鼓励土地使用功能分离,并出现新的土地用途,并对城市增长、城市内部结构、城市效率等都有巨大的影响。交通方式影响城市形态城市边缘到中心区的出行时间使居民单程出行可能承受的最大出行时间,城市的半径往往等于居民在Ih内所能达到的距离。城市形态变化:环状一星状一环状传统交通技术发展到极致,形成同心环状城市。新型交通线牵引人口,工业商业向远离中心方向发展,随着发展轴极化及其不均匀分布,环状格局被打破,代之以星形或扇形模式。随着城市边
8、缘的道路网不断完善,主要放射线间可达性交叉的区域得到填充,地域活动的均质性逐渐形成,表现在城市空间形态上,星形结构消失,同心环状重建。不同交通方式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步行:城市结构取决于步行距离,典型的城市空间特征是高密度,城市活动密集成团,街道狭小,城市规模小。铁路:城市沿交通线的车站形成发展核。城市星状形态出现,进一步强化为扇形模式及串珠状交通走廊的“居住地分布模式:铁路技术带来了一种线性体系以及一种固定的放射形态。快速轨道交通成为积极影响大城市结构及功能布局的重要因素。汽车:汽车使城市交通使用者第一次能自主决定出行频率、目的、方向,带来了城市蔓延。汽车对城市空间形态冲击最大,影响最深。
9、随着郊区化的加速和高速公路与环形路的快速发展,城市形态呈现多核心发展态势。城市交通对土地价值的影响交通可达性影响着城市地价,并继而影响土地开发强度。(3)城市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1)城市用地布局影响交通方式选择:边缘建立商业中心、工业园,促使小汽车交通选择而混合用地布局,能促进低碳交通方式选择。2)用地特征影响交通方式选择:土地使用的性质、功能的混合度以及土地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都是土地使用促进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3)地形、地理特征、历史发展是决定城市布局的重要方面,从而也会对交通方式选择产生影响。发展某种特定的用地模式可以导致某种相应的交通模式。反之亦然。如我国城市一般为单中心结构、圈层式
10、发展,这与单一结构的城市交通和城市历史发展有关,反过来这种布局也促进了对现有交通方式的选择。(4)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必须首先研究城市的用地布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首先要变革规划思想,从“治本”的角度考虑。D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总体上形成多中心的组团式布局,布局要综合考虑,组团内要做到功能基本完善。2)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3)要有交通分流和功能分区的思想,形成道路交通系统与用地布局的合理配合关系4)组织好组团内的交通和跨组团的交通、生活性和交通性的交通,简化和减少交通的矛盾。12城市对外交通1.2. 1城市对外交通的特征()(1)铁路运输:运
11、输能力大,运输速度较快,适合中长距离运输铁路运输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输能力大,速度较快,运输成本和能耗较低,通用性能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小,宜于承担中长距离客货运和大宗物资的运输;(2)航空运输:运输能力小,运输速度快,适合长距离运输航空运输快速运送旅客、运载紧急物资,宜于承担大中城市间长距离客运以及边远地区高档和急需物资的运输,运输成本高,能耗大;(3)水路运输:运输能力大,运输速度慢,适合有大江大河的地区(4)道路运输:运输能力一般,运输速度一般,适合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道路运输承担其他运输方式和客货集散与联系,承担铁路、水运、空运固定线之外的延伸运输任务;可以深入到城镇、乡村、山区、
12、港口、机场等的各个角落,独立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用于原油、成品油、煤炭(加水或添加剂)的运输;1.2.2城市对外交通布局的原则()(1)因地制宜,各尽其用按照各种运输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它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2)符合规划,统筹布局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及设施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合理配置,规模布局,协调与其他建设用地的矛盾。(3)环境协调,减少干扰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卫生、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协调配合,密切联系对外交通站总与城市交
13、通性干道系统密切联系,由干道把城市大量货流的集散点(如工业区、仓库区、货站、码头等)串联起来,充分发挥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输效率。(5)靠近中心,方便使用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应与城市市区靠近,联系直接方便。(6)符合要求,发挥效能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备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它们的技术经济要求。12.3对外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城市对外交通是城市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城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它把城市与国内外各地区联系起来,促使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1)对外交通促使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上形成的城镇大多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如武汉
14、、广州、鹰潭、连云港、南京等:另一方面,又给城市的发展规模以一定的制约,如果一个城市有很大发展,则又促使该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城市往往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以及地下铁道、电车、汽车等各种在城市相互衔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转换(2)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工业、仓库、居住区的位置如有大量货运的工业、仓库往往需要接近对外交通运输设施布置,而居住区为防止干扰则必需与它们保持一定距离(3)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也会影响到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如港口城市的用地就受岸线位置的牵制;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有铁路干线经过的城市,其铁路干线走向与城市用
15、地的发展方向有很大关系。城市对外交通的旅客车站、客运码头、民航机场等设备是城市的大门。12.4铁路规划()1铁路分类g城市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客运站、货运站;与城市生产生活无直接相关:编组站、整备场。2.铁路站场选址原则-客运站()(1)符合规划,统筹布局铁路站场布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合理配置,规模布局,协调与其他建设用地的矛盾。(2)近远结合,弹性布局铁路场站应当考虑近远期结合,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弹性的进行设施布局,制定分期建设计划,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3)靠近中心,方便使用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人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协调配合,密切联系对旅客来说,K运站仅是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点,最后到达旅行的最终目的地还必须由市内交通来完成;因此,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主要干道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但是,也要避免交通性干道与车站站前广场的相互干扰。(5)提高运输效能,避免切割城市在城市布局时要考虑到主要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