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
《关于进一步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结合我省和我市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大力推动全
2、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努力为省和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升竞技体育实力,为争光添彩;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积极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推进体育+旅游、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弘扬体育精神,宣传体育文化,培育打造林都体育品牌,努力建设体育强市,为我市绿色转型发展贡献力量。(二)总体目标。到203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强度达到中等水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o大幅度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冰雪体育项目居
3、于全省领先地位,夏季体育项目居于全省中上游水平。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叫响体育+旅游、休闲、康养等品牌。让体育精神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焕发出老林区的青春活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体育强市。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全民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水平保持全省前列,体育产业力争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二、主要任务(-)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健身生活化社会化水平1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
4、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等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模范县(市)、区,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2 .统筹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做到市级优化完善功能,县级突出特色,乡镇(街道)级便捷普惠,社区(村)级实用适用。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同步规划建设体育场馆。在市中心区建设一座综合性滑冰馆。各县(市)、区要加大政府投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自行车道、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和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室外滑冰场和群众性冰雪运动场地,加快建设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30分钟冰雪健身圈
5、。形成以健身活动站(点)为点、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线的遍布城乡的社会化健身组织网络。3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健身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进农村、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培育市级传统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县(市)、区级全民健身特色亮点活动,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精品赛事活动。在全市普遍开展大众冰雪体育活动,举办贯穿全年的大众冰雪赛事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冰雪体育品牌。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大力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定期举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赛,建立面向全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评定体系。实
6、行企事业单位工间健身制度,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扶持推广各类民族民间民俗传统运动。4 .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大力发展各级各类体育类社会组织,支持建立群众性体育类社团和体育类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和乡镇、村全民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5 .提升健身服务指导水平。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在社区、乡镇、村建成“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推行医疗卫生与体质监测“一站式”服务,在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增加国民体质监测内容。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
7、社会开放。(二)努力培养体育后备力量,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1 .创新业余训练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实行市队校办、市队县(市、区)办、体校协会联办、体校俱乐部联办等办队模式。充分调动学校、基层及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以市体校为核心,以各县(市)、区为辐射,调整竞技项目布局,灵活打造“一地一品”和“一校一品”的格局,巩固传统优势项目,布局新兴潜优势项目,提升总体竞技水平。巩固现有省级后备人才基地和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制定施行市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与特色校命名管理办法,命名“市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0个、命名“体育项目特色校”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进一步 推进 体育 建设 实施 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