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人物考点总结(1).docx
《中国教育史人物考点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人物考点总结(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教育史人物考点总结一、私学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孔丘教育作用:社会性作用:庶、富、教个人性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以礼、仁为核心,孝为基础;立志有道、自省自克(道德修养主要志)、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改过迁善知识教育:六经”,尤重诗、礼、乐教学方法/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教学的基本方法)学思并重、学思结合由博返约教育实践: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整理修订了六经;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第一人孟轲教育作用:“性善论”;人性先天固有:仁、义、礼、智;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找回散失的善端教育目的:明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2、有序、朋友有信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教学方法/思想:深造自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主观作用的提倡教育实践:形成“思孟学派”;主张施仁政,中心是民本”思想,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荀况教育作用:“性恶论”;否定道德先天论,唯物主义;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学习是人的素质和命运的决定因素教育目的:培养大儒教育内容:“六经”,尤重礼、乐教学方法/思想:闻见知行;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主导,代表了极端尊师的传统流派教育实践:儒、法合流的关键人物,总结诸子百家的第一人;传经、保存先秦儒家经籍;墨家教育作用:“素丝说”;反对命
3、定论,教育能够改变人教育目的:培养“兼土”教育内容: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科技和思维训练,辩论术(察类明故)、判断言论是否正确(三表法)教学方法/思想:主动,强说人、行说人;创造,述而又作教育实践:揭开百家争鸣的序幕;察类明故,中国古代逻辑理论的开创者道家教育作用:“法自然”;反对过多人为说教、干预、引导教育目的:“逍遥”,追求个人精神解脱教育内容:“天道”(自然之道)教学方法/思想:提倡对现有知识和学习的怀疑教育实践:否定孔子的仁义道德;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作用法家教育作用:“人性利已说”;用法制改造人性不良品质教育目的:以法制教育的赏罚来实现扬善去恶、安民治国教育内容:废止“先王之教
4、”,“以法为教”教学方法/思想:禁止私学,“以吏为师”教育实践:反对儒家仁义、礼乐的道德教育,否定私学二、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董仲舒教育作用:“性三品说”;人性由“天”创造,中品人是主要的教育对象教育目的:道德教育是立政之本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教学方法/思想:正谊明道、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明于性情、必仁且智教育实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以养土,行教化美习俗重选举以选贤才王充教育作用:“性三品说”(唯物);人性并非受于天命,而是由“气”构成,教育对人性形成发展的作用教育目的:培养“鸿儒”,最看不起
5、专经传授的教师,对文吏最持批判否定态度教育内容:通览古今教学思想及教育实践:反对“但拘一经、记诵章句”,主张“贵通、贵用;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问难);知物由学;见闻为、开心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效验三、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颜之推教育作用:人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有无知识决定着社会地位的高下;从“利”的角度,知识是谋生手段教育目的: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提出对各种人才的培养教育内容:德与艺;德是根本,树立儒家仁义信念,最终目的是实践仁义;艺是基础,广博知识、身处社会的杂艺、农业生产知识教学方法/思想:严与慈相结合;对待子女以同样的爱护和教育标准;重视通用语言
6、;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教育实践: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韩愈教育作用:“性三品说”;人生来具有仁、礼、信、义、智;教育作用的发挥要受人性的制约教育目的:发展教育是为政之本;伯乐相马,人才并不难得,关键在识别培养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辅佐之;“道是衡量和选择教师的根本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应该“相互为师”,冲破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教育实践:儒学的卫道者,从汉代儒家经学到宋明理学;师说中国古代第一篇论述教师问题著作四、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朱熹教育作用:“性三品说”;教育的
7、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教育目的:读书穷理教育内容:小学,“学其事”,重在打基础;大学,明其理,教材主要是四书和五经。四书是大学的基本读物教学方法/思想:“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教育实践:四书章句集注,最权威的一种注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成为官定必读注本王守仁教育作用:“致良知”、学以去其昏蔽;良知就是天理。教育的作用是去除人欲,恢复本心,即“致良知”教育目的:最终目的在于去除人欲,即“存天理,灭人欲教育内容:六经皆史,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教学内容;但知识如果不融入“心”中,是不可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教学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教育史 人物 考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