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杀伤”能否颠覆未来海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式杀伤”能否颠覆未来海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分布式杀价能否颠覆未来海战.docx目录导读“分布式作战”是美军着眼未来提出的一种化整为零的新型作战理念,在此基础上,2016年6月美国海军提出了“分布式杀伤”作战方式,并于2017年正式写入美国海军水面战战略。美军宣称将以此取代航母打击群在某些特定作战任务中的核心位置,意图打造海上进攻之矛。那么作为美国海军作战理论研究的新式成果,何为“分布式杀伤”,“分布式杀伤”的威力何在?1.提要:2016年6月,美海军舰队司令将“分布式杀伤”概念提升为海军作战部队概念,用于指导所有海上作战装备能力建设,以强化水面、水下、空中反舰能力建设为重点,最终实现海上力量使用方式由集中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转变,从而
2、扩大在全球重要海区的存在与控制范围。为支撑“分布式杀伤”概念落实,美海军正通过升级改造现役和在研导弹武器系统,提高水面舰艇反舰能力;为现役平台换装新的自防御武器,提高生存能力;通过研发和改进一系列水面舰艇电子信息系统,提高小型编队独立探测、指控、电子战能力。这些举措有望迅速弥补美海军当前水面战能力短板,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形成分布式作战能力。DISTRIBUTED“分布式杀伤”概念的核心含义是:以构建小型编队为目标,以强化水面、水下、空中反舰能力建设为重点,最终实现海上力量使用方式由集中(航母编队)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转变,从而扩大在全球重要海区的存在与控制范围2015年1月,美海军水面部队司令、大
3、西洋舰队水面部队司令、海军部水面作战局局共同提出“分布式杀伤”(DistributedLethality)概念,重点强调发展水面部队反舰能力;2016年6月,美海军舰队司令将“分布式杀伤”概念提升为海军作战部队概念,用于指导所有海上作战装备(水面、水下、空中)能力建设,这是自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对概念定位的一次重大调整。“分布式杀伤”概念是主要针对我海上力量不断提升,逐步实现海上常态化存在而提出的,经过一年多的论证发展,已开始对美海军作战编成、装备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对我潜在威胁巨大。美国正在研制的“远程反舰导弹”(LRASM),射程约900千米,是世界首型半自主反舰导弹(不依赖GPS导航,无需
4、其他平台提供指控信息)2 .美军为何推出“分布式杀伤”据多方分析,美提出分布式杀伤理念意图取代航母战斗群在战场上的地位,是为了降低与具有强大反航母能力的国家进行作战时对航母造成的损失。对于美国而言,航母的损失不仅仅是经济数字上的损失,同时也是其海上霸权地位受到冲击的体现。目前来看,对于一个军事实力相对自己绝对劣势的国家,美海军的“分布式杀伤”完全能够达到攻击的目的并降低损失。不过如果是面对一个军事实力相近的国家,这样的方式则更像是一场交换,通过损失这样的一支舰队换取对敌方高价值目标的打击。此举侧面说明美国正在减少对利用“航母打击群”获得海上霸权的依赖,退而求其次以获得战争中取胜的筹码。又或者,
5、由于舰队各单位具有出色的防空能力,必须消耗大量的反舰导弹才有可能取得较为可观的战果,所以美军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前期大量消耗敌国的反舰力量,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实力拖延到后期再派出航母舰队打击群,保证了航母的安全的同时收获最大的战果。总体而言,美军所提出的“分布式杀伤”并不能取代航母作战,更多的是一种战争消耗策略,又或者是航母作战的“前奏”,要说这种新型作战方式能真正发挥作用、颠覆未来海战仍为时尚早。但鉴于其完成任务目标的高效率和出色程度,“分布式杀伤”依旧能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3 .凡船皆战、分兵集火的新作战方式“分布式杀伤”作战方式的核心思想是,部署大量可威胁敌方舰船、飞机或海岸设施的海军舰船
6、,为潜在敌人制造难以解决的目标选择问题,整体上则达到“空间上分散,效能上集中”的效果。这一概念强调构建小型编队,意图“使更多的水面舰船,具备更强的中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并让它们以分散部署的形式、更为独立地作战,来增强敌方的应对难度,并提高己方的战场生存性”,最终实现扩大在全球重要海区的存在与控制范围。要达成能够将整个作战体系分开的目的,关键需要做到这儿个方面:1 .提升单个作战单元区域防空能力,保证该单元具有足够的战场生存能力;2 .为需要进行攻击任务的各单元配备更远程的打击手段,保证在发现攻击目标后整个作战区域内的攻击单元都能在同一时刻对其发起攻击;3 .为非战斗舰配备适当的武器装备,如在运输
7、舰上配备宙斯盾系统或反舰系统,保证体系内作战闭环的完整性;4 .构建完善的舰队指挥、协调体系,使各单元能够协调完成类似大型航母舰队的功能。为落实“分布式杀伤”的概念,美海军通过推演和筹划,不断完善概念;强化水面主战舰艇的超视距反舰能力,并提高其自防御能力;完善支持小型编队的广域和本地电子信息系统,提高战场管理能力。4 .聚焦海上控制能力,提出“分布式杀伤”概念“分布式杀伤”概念由美海军水面部队司令、大西洋舰队水面部队司令、海军部水面作战局于2015年1月共同提出。一年多来,美海军采取边论证边试验的方式完善概念。4.1. 概念内涵截止目前,“分布式杀伤”概念尚未最终定型,官方也未给出明确的界定。
8、综合一年多来美海军披露的信息和高层官员言论,我们经过分析研判,认为“分布式杀伤”概念的核心含义是:以构建小型编队为目标,以强化水面、水下、空中反舰能力建设为重点,最终实现海上力量使用方式由集中(航母编队)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转变,从而扩大在全球重要海区的存在与控制范围。42概念背景美海军认为,随着中国海军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远海作战能力与装备技术水平与美海军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其全球海洋控制能力受到重大挑战,绝对优势将会消失。在预算缩减的大背景下,需采取新的编成方式,发展新的海上控制能力。5 .航母编队数量不足以控制全球关键海区,且平时部署成本高长期以来,美海军主要作战编成方式是航母编队。一方面,
9、受经济投入所限,未来15-30年内航母数量只能维持在12艘以下,主战舰艇(巡、驱、护)不超过150艘。平时只能部署34个航母编队,难以同时控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波斯湾等海域的关键海区。另一方面,每艘航母运行成本极高,约为250万美元/日,平时部署效费比低。为此,“分布式杀伤”概念提出,灵活组成众多攻防一体的非航母小型编队(美海军称之为“水面猎杀行动群”),每个编队由34艘水面舰艇组成,平时用于控制关键海区,提高部署经济性;战时配合航母编队,增大对手拒敌难度。水面部队反舰平台数量少,反舰导弹更新换代慢当前,美海军水面主战舰艇反舰能力存在短板,难以支持灵活多样、攻防一体小型编队的组建。原因在
10、于,冷战后,美海军战略由大洋作战转向以干涉全球事务为目的的“由海向陆”,水面主战舰艇主要实施对陆打击,承担航母编队防空、反潜任务,反舰平台数量逐步减少,反舰武器发展相对缓慢:新建造的全部三型主战舰艇DDG-51IIA型驱逐舰、DDG-1000驱逐舰、近海战斗舰,均不配备反舰导弹。搭载反舰导弹的主战舰艇只有50艘,包括2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28艘DDG-511/11型驱逐舰,航母编队的主要反舰任务由舰载机承担;20多年来仅“鱼叉”一型反舰导弹在役,没有新型号列装。为此,“分布式杀伤”概念将提升反舰能力,扩大反舰装备规模作为当前的重点,以期使每艘主力战舰都具备超视距反舰能力,两栖战舰具备中
11、远程反舰能力。为增强小型编队综合作战能力,美海军正在提升水面主战舰艇自防御能力,已开始用“海拉姆”防空导弹替换驱逐舰上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使本舰自防御距离从1.5千米提高至近10千米6 .概念发展6.1. 深化概念论证与试验概念提出后不久,美海军于2015年6月成立“分布式杀伤”专项工作组,研究论证相关作战模式及作战能力;2015年完成10次“分布式杀伤”概念的兵棋推演;2016年4月和6月,两次试验部署了由三艘驱逐舰组成的小型编队,进行概念验证。在上述概念论证试验的基础上,2016年6月,美海军舰队司令在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召开的“当前环境下的作战部队设想”会议上,将“分布式杀伤”概念
12、确定为海军作战部队概念,用于指导美海军所有作战部队装备能力建设。6.2. 通过预算和计划不断完善概念美海军正通过预算和规划计划等顶层文件指导概念落实,大力推进相关装备技术发展。国防部2016年发布的未来数年发展计划(FutureYearsDevelopmentPlan,FYDP)中为反舰型“战术战斧”导弹研发和采办拨款4.89亿美元,提升“战术战斧”导弹对海上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为支撑“分布式杀伤”概念,美国会2016年2月提交的2017财年国防授权法(草案)将现役两栖舰加装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纳入预算,强化两栖舰火力配系。2015年1月,海军研究署的海军科技战略;2015年10月,海军陆战队的创
13、新计划均要求探索支撑“分布式杀伤”概念的相关技术。6.3. 升级改造现役和新研装备,切实推进概念落实为支撑“分布式杀伤”概念落实,美海军正通过升级改造现役和在研导弹武器系统,提高水面舰艇反舰能力;为现役平台换装新的自防御武器,提高生存能力;通过研发和改进一系列水面舰艇电子信息系统,提高小型编队独立探测、指控、电子战能力。这些举措有望迅速弥补美海军当前水面战能力短板,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形成分布式作战能力。6.4. 强化水面主战舰艇的超视距反舰能力美海军现役唯一的舰载反舰导弹“鱼叉”最大射程仅为130千米,与当前其他国家主流反舰导弹相比,射程不具优势,无法满足大范围控制和超远程作战需求。提高水面主战
14、舰艇超视距反舰能力成为当前落实“分布式杀伤”概念的核心任务。美海军正通过升级改造的方式发展多种反舰导弹,如改造现有“标准”-6防空反导导弹和“战术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使其具备反舰能力:反舰型“标准”6最大射程超过400千米,预计2016年底服役,将成为美海军首型超声速、超视距反舰导弹;反舰型“战术战斧”最大射程达1600千米,将在2020年前后大范围列装。升级“鱼叉”反舰导弹,将射程提高至现役型号的2倍,将列装范围扩大至“近海战斗舰”等多型水面平台。美海军还在积极开展新研“远程反舰导弹”(LRASM)的舰上试验验证,导弹射程约900千米,是世界首型半自主反舰导弹(不依赖GPS导航,无需其他
15、平台提供指控信息)。上述导弹未来将广泛装备巡、驱、护水面主战舰艇以及两栖战舰,形成从几百千米到1000千米以上的反舰火力配系,水面舰艇的海上控制范围将扩大近百倍。6.5. 提高水面舰艇自防御能力为增强小型编队综合作战能力,美海军正在提升水面主战舰艇自防御能力,已开始用“海拉姆”防空导弹替换驱逐舰上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使本舰自防御距离从1.5千米提高至近10千米。同时,计划为两栖攻击舰增加近防导弹数量,加装中程防空导弹和导弹垂发单元,为补给舰加装垂发单元,发展自卫能力,以降低两栖编队和补给舰对护航舰艇的依赖。6.6. 完善支持小型编队的广域和本地电子信息系统一是发展大范围战场态势感知和协同作战能力。美海军正在发展由岸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组成的无人机星座,对目标海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大范围监视,可为部署在不同海域的水面编队提供感知信息;正在扩展“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利用岸基、空基、陆基多平台传感器为编队提供超视距目标指示信息,实现跨域协同探测指控。二是发展小型编队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