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大通镇考察报告.docx
《铜陵大通镇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大通镇考察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铜陵大通镇考察报告大通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县的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距离铜陵县城仅16公里,地理坐标为11744,E,3048N。地处贵池、根阳、泾县、南陵、青阳、铜陵六县交界处,夹于安庆一芜湖流段,全镇被鹊江分为大通街和和悦洲、铁板洲两个部分。和悦洲三街十三巷在经历抗战时期的炮火和解放后几场大火付之一炬,大通古街则在2017年跻身“4A景区”,完成以第三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这次考察主要目的是希望能通过田野考察找到一些历史印迹,并对比参考历史文献资料,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探讨大通历史,思考并解决大通杨四将军崇拜信仰及近代和悦洲失火原因等相关问题。笔者于2023年1月30日至31日前往
2、铜陵市大通镇考察,主要考察大通镇沿江一带,即历史时期大通镇的主要商业街区、人口聚集区。近代,这一地区汇集码头、会馆、商号、庙宇,为全镇中心地带,作者主要选取澜溪古街、和悦古街两条古街以及周边的杨四庙进行田野考察,并对考察中所发现的遗迹结合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探讨外来神明信仰本土化和近代经济盛衰变迁。大通镇古称“鹊头镇”,因江中鹊洲得名。后汉廷设“梅根冶”,冶铜铸钱,以梅根为燃料,大通成为江南重要的官府冶炼基地。唐朝时,因大通靠近澜溪河,改名“澜溪镇”,并设大通水驿负责水运交通。北宋开宝八年(975),正式建镇,这一行政建置一直为后世所沿用。明初,嘉靖铜陵县志载:“大通巡检司在县南四十里大通镇,洪
3、武三年(1370)巡检张庸创置。大通河泊所,在县南四五十里顺合者,洪武元年(1368)杨仲温创置。”I中央将此地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水驿并设置巡检司、梯运所、水泊所,奠定了大通近代重埠地位。大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咸丰年(18511861)以后正式步入正轨,短短几十年间,大通迅速跻身安徽四大商埠之一,享有“小上海”的美誉,在全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明)嘉靖铜陵县志卷2建置篇,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影印木,第4页。青通河(大通河)大土阁附近凹岸处从现今大通镇政府西行约500米,便是大通澜溪老街尚存旧址,澜溪古街沿大通河而建,截于大通河与夹江交汇处,呈西北-东南走向。关于澜溪老街位置,曾
4、有说法:唐朝老街旧址位于今光荣村附近,后元时迁至今址。为考证这一说法,笔者沿通湖堤对大士阁至澜溪古桥段进行考察,这条沿江坪堤约5米宽,夹于祠堂湖与大通河间,结合此处又为青通河几字型河段凹岸处,历史时期青通河河道多变,(结合民国安徽测绘军事图)或可猜想,旧时入江口较今位置偏东,更深入内陆,在经受冲刷崩岸和湖面拓宽之前,沿江堤岸宽度应远超现今,设街于此大有可能。民国测绘军事地图安徽怀宁贵池池州铜陵安庆泾县南陵青阳黄山老地图澜溪老街南段街景澜溪老街受地理位置限制,连年水患侵扰,且南段滨江含湖,洪水泛滥而坍毁大半,现存老街长约780余米,约为明清时期规模的60%,宽7-15米,便于街上商铺运输货物,与
5、和悦街所铺的传统皖南街区长条青石板不同,全街铺就的四方形红麻石颇为罕见。古镇的历史,从镇口渔户口中得知这条街道早在元朝便已存在,经历史时期多次洪水侵扰,除却街面为明时旧迹,临街古建筑多为清代中后期及民国所建。街名出于大通古称“澜溪”,史料关于“澜溪”记载颇少,仅在对五溪水的描述中提及龙溪、漂溪、双溪、观溪、澜溪“俱出九华山,合流而北,环绕于五溪山,下入贵池县境,汇为大通河入江。”2遂明时澜溪仅指大通河上游段,与大通相距甚远,即中古时期的澜溪为主流。行于老街中,两边建筑除传统青砖黛瓦马头墙的皖南传统民居风格,中段夹杂着保存完好的建国初期建筑样式的五金厂、邮电局、百货公司,古今建筑交相辉映,凝聚澜
6、溪老街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映射出大通百年的历史沧桑痕迹。老街布局颇为严谨,有着明显的功能分区,其西北端为商业区,渡口、店铺多立于此;中段为行政区,有邮电局、水产养殖总场、原五金厂;东段为生活区,多为民宅,且曾为大通镇唯一的老电影院也立于此。因临近年末,除却少数几家店铺营业,大都大门紧闭。根据店招粗略统计,整条老街店铺多经营杂货、江鲜干货、渔具、豆干等生意。街上唯二的百年老店”夏洪兴老秤店”与“大通理发店”都2(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27南直九,中华书局,2005年,第1339页。己停业,在“夏洪兴老秤店”的景区标牌中当知:店主祖上由于战乱而从湖北孝感迁至铜陵,凭其手艺在
7、大通落户。近代“沿江地带移民比例较高,靠山地带则可能较低”3大通地区的人口以移民占比最大,人口来源多为湖北、安庆地区,受召垦政策吸引迁于大通,并且相较于南部丘陵地带,沿江地区与移民原籍地有相似的生活环境,移民能较快适应迁入地的经济、文化。近代大量两湖移民,从大通的西南官话片区、杨四将军信仰、渔业经济重要地位等方面都有迹可循,这种不同文化和谐共处是移民活动带来的良性社会互动的结果。夏洪兴老秤店老街建筑形态为建筑基底铺满地块,开门方向正对街道,沿用传统上住下铺、前店后坊的两层格局,下层为带有活动门板的店面,上层则为生活区,屋顶为浮桥架柱式。但同和悦老街建筑结构不同,这些房屋二层除主体墙垣以青砖为主
8、料,临街屋面则多为全木质结构,这类设计多见于江南传统街区,出于采光通风考虑。在对老街建筑考察时,笔者发现复修时大量采用红砖、混凝土等材料,改造后的古建筑现代痕迹明显,经过雨水侵蚀后裸露出的现代建材在以黑白灰色彩为基调的老街极其突兀。3葛剑雄、普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60页。澜溪老街店铺相较于和悦老街被废弃后只剩残垣断壁,澜溪老街自21世纪被评为“历史文化名镇”后,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缮整葺,街上的民居店铺统一翻新为明清徽派式样,虽出于“风貌统一协调”的目的,对街中夹杂的新建建筑与街尾的建国后住宅色彩、形式改造,确保古镇景观风貌整体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铜陵 大通 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