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预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预习指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预习指导一、知识要点学生1:力臂的概念是本章难点之一,应对它如何正确理解?学生2:对力臂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5)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学生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学生2: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下几个方面(1)设计实
2、验方案选取实验工具写出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等(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依照“右高右旋,左高左旋”的方法,即杠杆右边高则螺母向右移,杠杆左边高则向左移,直至杠杆水平平衡。注意杠杆水平平衡一旦调好,不得随意再旋转平衡螺母,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3)实验中,每次改变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后都要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可以直接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单位不一定要用米,只要两个力臂的长度单位统一就可以了。学生1:如何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2: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时,应注意:动力和阻力都是指杠杆受到的力,而不是杠杆对别的物体所施加的力。动力和阻力都是相
3、对的。一般来说动力是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阻力是阻碍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如用撬棒撬石头时,手对撬棒施加的力称之为动力;石头作用在撬捧上的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称之为阻力,但有时不易区分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如使用天平称质量时,被称物体和祛码作用在天平盘上的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则另一个力(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呢?可设某一个力(如:顺时针方向转动)为动力,即为阻力。(a)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故F=G,即不省解题时,首先要从研究对象中找出相当于杠杆的那部分,确定出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找出动力臂、阻力臂、画出示意图。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学生1:如何理解定滑轮不省力
4、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结论。学生2:如图(a)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力。如图(b)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也静止不动。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阻力的作用点在轴心。显然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故依据杠杆平衡条件F=12G,即省一半力。学生1:使用滑轮组要注意几个问题学生2:(1)区分“最方便”和“最省力”的含义。“方便”是指人站在地上用力向下拉绳子,既省力又方便;而“最
5、省力”是指尽量多地增加动滑轮上相连的绳子的股数。(2)滑轮组一般是省力的,省力的多少是由吊起(或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决定的。(3)设拉力移动距离为s,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重物上升的速度为V物,则存在以下关系s=nh,v=nv物,n为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4)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是各种各样的,其绕法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由关系式F=-G,当n为奇数时,绳子在动滑轮上打结开始绕;当n为偶数时,绳子在定滑轮上打结n开始绕,也就是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绕绳子。(如下图所示)学生1:如何正确理解“功”的物理意义?学生2:物理学中的“功”跟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或“工作”的含义不同,在物理学中
6、,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和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物理上就说没有做功。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可知,下列三种情况没有做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被推动,推力对车没有做功。一个人举着重物不动的时候,他虽然对重物有力的作用,但没有对重物做功。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一个沿水平光滑的桌面匀速运动的木块,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因而没有力对运动的木块做功。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通过的距离
7、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例如手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水桶受竖直向上的拉力,水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竖直高度不变,水桶移动的方向跟拉力的方向垂直,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没有做功。力和功是实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做功的过程中,一定有力的作用。但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不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学生1:对于功率的理解有何要求?学生2: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功率跟功、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即P二相同时t间内做功多的,功率大;做相同多的功,时间少的,功率大。因为W=FS,所以P.=?=FV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在功
8、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当汽车上坡时,司机采取换档的办法,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学生1:机械效率是本章重、难点之一,我们应如何理解它?学生2: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因为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显然,有用功所占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这个机械的性能就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的高低。几点说明:机械效率总小于Io因为W总=Wm+W额外,所以卬目用W总,即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机械效率无单位。在计算机械效率的过程中,若算出机械效率大于或等于1,或有单位,则肯定有理解或计算的错误。机械效率由有用
9、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如何判断有用功和总功:在求某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时,一定要正确区分出有用功和总功,一般来说,人或其它动力对某一机械所做的功是总功,该机械对它工作的对象所做的功是有用功。额外功是克服无用阻力所做的功,机械在做功过程中,除克服有用阻力外还不得不克服其它的力,如用动滑轮提升砂子时,滑轮的重力,桶或口袋的重力以及滑轮跟轴之间的摩擦力,均为无用阻力,克服这些力所做的功是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二、典型例题分析例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B.力臂就是杠杆的长度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D.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分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
10、线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力臂不一定是杠杆的长度,也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图删去)1答案:应选(C)点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如图(a)、(b)所示,虽然力的作用点A相同,但力的方向不同,画出力臂也不同。例2:有一根IIn长的轻直棒,水平插入厚30Cm的墙里,在悬出端C处挂一个重为60N的物体,如下图左所示,试求在墙的两边缘分别受到的棒对墙的压力FA和FB的大小及方向.解答:以B为支点,杠杆受力如上右图所示,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AXAB=GXBC,所以:FA=G=60N=140N,方向竖直向下.同理以A为支点可得:AB30Fb=-
11、.G=60N=200N,方向竖直向上.由物体的相互作用可知,杠杆在A、BAB30处对墙的作用力分别为:F=F,A=MON,方向竖直向上;Fs=Fb=200N,方向竖直向下.点评:此题是灵活运用杠杆平衡知识解题的实例,要适当选择“支点”才有利于解题.此杠杆虽然不能转动,但可以假想其分别以A、B为支点而处于平衡状态,当以B为支点时,因杠杆C处受到向下作用力,若要杠杆保持平衡,在A端必须向下施力;若以A为支点,B处必须受向上作用的力才能保持平衡.实际上杠杆的支点总是受力的,但因为通过支点,力臂为零,在应用平衡条件解题时,可以不考虑过支点的力.例3:如图所示,吊筐及筐内物体共重900N,人重600N,
12、若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求:(1)人至少要用多大力,才能将筐和他自己吊起?m?(2)若要使吊筐上升2m,人手要将绳子拉下多少解答:(1)取人、吊筐和动滑轮这一整体为研究对象,它们受向下的重力和三段绳子向上的拉力。吊筐和人匀速上升时,人用力最小,根据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及二力平衡条件可求出人的拉力。由于三段绳子是同一根绳子,所以三段绳子的拉力相同,设每段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人的拉力相同)为F,则:3/=G总=G人+G筐所以F=G人+G筐=6OON+9(=5oon(2)设吊筐上升高度为h,人拉下的绳长为S,则S=3h=3X2m=6m点评:本题可以分别取人、吊筐、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列出相应的力的平衡方程,
13、再联立解方程组也可以得出上面的结果,但解题较繁琐。本题是有解题技巧的问题,它的实质是力的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研究对象,使问题得到简化。例4:由两动滑轮和两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一重为1000N的重物匀速提升Im时,人站在地面上所用拉力为312.5N,若绳重及摩擦不计,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动滑轮重为多大?若提升的重物变为1500N,绳子自由端拉力为多大?分析:两动滑轮和两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有四段或五段绳子承受阻力,本题要求人站在地面上拉,拉力方向要向下,只能有四段绳子承受阻力,则S=4h,这样就可以算出W总和W有,从而可算出机械效率.由题意可知:做额外功的原因只是克服动滑轮重
14、做的功,故W有=Gh,根据上式即可算出G动。当提升重物增加时,W有=G物h要增加,而滑轮组装置一定,则W额=G动h不W有W有W有A变,由机械效率公式:n=,当W有增大时,将变大,W总W有+w额1ww有W额所以本题不能用机械效率不变来计算拉力,可用W总=W有用+W额或W总=FS来计算。解答:W总=FS=F4h=312.5N4m=1250JW有=Gh=IOOON1J=IOOOJW有二IoooJ-1250J=0.8=80%W额=W总-W有=1250J-IOOOJ=250JW额250J5币=25UN切hImW有=Gh=1500N1m=1500JW总=W有用+W额=15()()J+250J=1750J例
15、5: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将重为40O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10m,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240N,水平拉力F为IOO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水平方向拉动物体过程中,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一摩擦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W用=f6,额外功是克服滑轮轴间时左:f3A摩擦力所做的功。解答: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3Sa=310m=30m,Wwf1=fS=240N10m=2400J,W却外=W总-Wj=3000J-2400J=600J,WW240(U2=-4-100%=X1OO%=80%W总3000J点评:以上两题均为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做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有用功,第一题在提升物体过程中是克服物体受的重力做功,所以W倜=Gh:第二题在匀速拉动物体前进过程中是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做功,所以W仃用=fAS。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区分。例6: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对于钩码提升的高度。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和S都由尺测出;B.只需要用尺测出人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S可以根据测得的算出来;C. 和S都不需要用尺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