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部分课内阅读.docx
《第5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部分课内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部分课内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5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课内精读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谕,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
2、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1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2 .“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3 .什么是泛大陆?4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5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
3、时指什么?6 .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4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答案】1 .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2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3 .板块的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
4、陆地就被称为泛大陆。4 .逻辑顺序。5 .泛大陆时期。6 .“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解析】(1)这里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说明和描述对象,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这里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
5、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学生意思表述正确即可。(2)这是考查学生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来说,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事物区别于某一事物的标志,也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学生可观察题目,或在首段中找,也可抓关键句。此处学生能抓住“板块构造理论特征即可。(3)这里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学生了解下定义说明方法的特点,说出“泛大陆”的本质特征。(4)这是对说明顺序考点的考查。学生应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
6、,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明确每种说明顺序的标志,能够找出标志并分析说明顺序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关于此标志的时间名词和副词:空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方位词语,逻辑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段与段的内在联系。此文运用了逻辑顺序。(5)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6)这是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特点的考查。在说明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
7、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等。这些词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2023四川雅安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扃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2)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8、,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3)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4)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5)斯石英可以在实脸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6)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西莫夫 短文 第一 部分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