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疾病健康教育问答.docx
《疟疾疾病健康教育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疾病健康教育问答.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疟疾疾病健康教育问答(一)什么是疟疾疟疾(ma1aria)是经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两种少见。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律,病情较重,并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流行病学(1)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2)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疟疾之间亦无
2、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多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症状可较轻,甚至无症状。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症状较重,儿童、孕妇、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对疟原虫免疫力较差,故是易患疟疾的高危人群。(4)流行特征: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全球每年有2亿多人被感染,至少有将近60万人死于疟疾。疟疾主要的流行地区是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的热带地区,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就中国而言,疟疾主要的流行地带为华中华南的丛林多山地区,国内以日间疟为主。20042013年7月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241430例。据2013年17月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省(自治区)分别是广西、云南、江苏、四川、
3、安徽,但疫情远较非洲为轻。(三)疟疾的病因经带疟原虫的蚊叮咬侵入人体后经血流侵入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定时地、成批地破裂而发病。(四)得了疟疾身体会有哪些变化1典型发作(1)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2)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
4、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缙,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战,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3)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给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C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吟不止;有的谙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4)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
5、,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o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2 .凶险发作脑性疟疾最严重。多见于恶性疟,间日疟也可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热、头痛、呕吐、瞻妄,迅速昏迷、抽搐。严重者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3 .并发症(1)黑尿热:急起寒战高热、腰痛、恶心、呕吐、酱油样小便。患者有进行性贫血、黄疸,严重者发生急性肾衰。(2)急性肾炎:疟疾反复发作,未得到有效治疗。表现为水肿、少尿、血压升高。尿中蛋白+,红细胞+;抗虫治疗有效。(3)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蛋白尿、贫血和水肿。In型变态反应,抗虫治
6、疗无效。4 .体征脾脏增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大。5 .复发与再燃复发是有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抱子引起,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再燃是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痊愈后14周出现,四种疟疾都可能发生。(五)如何确诊已患上疟疾(1)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2)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3)用抗疟药作诊断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5)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疟疾 疾病 健康 教育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