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导学案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歌行导学案答案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燕歌行导学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高适边塞诗的特点,学会把握高诗的感情基调;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品维W宜与提升: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一、结合新学案完成下面填空文学常识填空高适,字,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即为著名代表作,被称为“第一大篇工其作品集为O此外,著名的同期同类诗人还有、一一、名篇分别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芙
2、蓉楼送辛渐登鹳雀楼。后人称他们为“边塞四诗人二二、文本梳理1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那些景?2 .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3 .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讲了什么内容?4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一句用了什么手法?5 .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6 .“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烘托出了士兵们的心境怎样?8.诗的最后四句暗含哪两层对比?这四句的作用如何?精练案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塞下曲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黄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喝好。注释萧关:古关名
3、,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黄芦草:枯黄的芦苇。幽并: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并,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隋书地理志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矜夸:骄矜夸耀。紫疆:骏马名。1 .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2 .颈联和尾联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二、情境默写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2 .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用战士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3 .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
4、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4 .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答案一、达夫边塞七言歌行燕歌行高常侍集岑参王昌龄王之涣-、1 .人:将帅、士卒、思妇事:战争景:塞外秋景2 .战事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死斗3 .1-8句,写出师:戍边破敌,豪气干云。9-16句,写战斗:战斗艰苦,无法解围。17-24句,写被围:征人怀乡,思妇断肠。25-28句,写死斗:国需良将,兵要体恤。4 .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战士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5 .运用鲜
5、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作者的爱憎情感更鲜明。6 .营造了荒芜、衰败的意境,烘托出士兵心境的凄凉。7 .“久”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而是对造成久成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8 .(1)暗含两层对比:一是奋不顾身在前线冲杀的战士与沉迷歌舞寻欢作乐的将帅的对比;二是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的对比。作用:最后四句总结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悲壮啊!升华了全诗的主旨。精练案1(答:点明时令及边塞的具体地点,渲染边塞的荒凉冷落。)2 .(答:对比;赞扬戍边战士驻守边塞不畏艰苦的精神,批判游侠儿只以骏马矜夸。)二、1.摧金伐鼓下榆关,旌旅逶迤碣石间。3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