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感知受损的研究进展.docx
《最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感知受损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感知受损的研究进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感知受损的研究进展摘要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降糖过程中最常见并发症,目前研究认为反复性低血糖通过减弱交感神经反应等多种机制可引起低血糖感知受损,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风险的同时引起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恐惧。因此,探究低血糖感知受损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有望为减少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据最新报道,全球20-79岁的人群中有5.37亿(10.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产生了至少9660亿美元的卫生支出,给全球卫生保健及经济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血糖管理不佳可促进血管病变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良好的血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强化血糖控制有益于
2、糖尿病患者的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引起致命性的昏迷、骨折、心律失常等问题3。低血糖感知受损(impairedawarenessofhypog1ycemia,IAH)是指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机体警示症状的部分或完全性丧失4;患者难以早期发现低血糖并加以干预,从而更容易发生反复严重低血糖事件。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IAH的患病率为13%20%,1型糖尿病则可高达25%30%。然而目前关于低血糖感知受损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本文对糖尿病IAH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糖尿病低血糖感知受损的认识,同时为深入探讨糖尿病IAH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一、IAH
3、的机制1 .交感神经反应的减弱:低血糖症状可表现为神经低糖性以及神经源性。神经低糖性症状是脑组织缺乏葡萄糖引起的,包括认知障碍、行为改变以及精神运动的异常。神经源性症状是由于低血糖激活交感-肾上腺素系统产生的包括儿茶酚胺介导的肾上腺素能症状,如心悸、震颤;以及乙酰胆碱介导的胆碱能症状,如出汗、饥饿、感觉异常6。有研究发现对低血糖的感知主要源于神经源性症状7;而低血糖的神经源性症状很可能来源于交感神经,而非肾上腺髓质的激活7。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血糖意识正常的1型糖尿病患者,IAH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受到抑制8。由Cryer等提出的“低血糖相关自主神经衰竭(hypog1ycemiaassocia
4、tedautonomicfai1ure,HAAF)”认为前驱性的低血糖通过减弱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反应以及诱导葡萄糖反调节机制的缺陷,导致IAH,从而产生反复性低血糖发作的恶性循环9。综上JAH患者中神经源性症状的消失在很大程度上与交感神经反应减弱相关。2 .低血糖反调节机制的缺陷:在正常人群中,血糖的降低会引起一系列的反调节反应(Counterregu1atoryresponses,CRRs),当血糖水平降至正常低限(约4.4mmo11)时最先出现的是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的减少,抑制糖原、蛋白质、脂肪的合成,限制葡萄糖的利用;当血糖水平约为3.7mmo1/1时,出现胰升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
5、素分泌增多,其中胰升糖素通过促进糖原分解、糖异生等途径,在升高血糖中起到主要作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增加肌肉糖酵解、减少胰岛素分泌等途径使血糖升高;当血糖进一步降至约3.6mmo1/1、3.2mmo1/1时,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分别增高,这两种激素通过促进脂肪分解、肝脏糖异生等途径较为缓慢地升高血糖;当血糖持续降低到约2.8mmo1/1时,机体将出现精神功能障碍等神经性症状口0o在反调节反应的众多激素中胰升糖素、肾上腺素起到主导作用11。日本一项研究发现12,1型糖尿病中IAH患者的平均胰升糖素水平显著减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外源性胰岛素依赖使循环胰岛素
6、水平持续升高,减弱胰岛或田胞激活所必需的旁分泌信号,导致胰升糖素分泌缺陷口引。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因而相较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胰升糖素的分泌在早期较少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与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存在低血糖反调节机制缺陷的风险14。Senthi1kumaran等15在HAAF大鼠模型中发现,与单次低血糖相比,血肾上腺素水平在反复性低血糖时降低约50%oMa等16在小鼠模型中发现反复性低血糖期间释放的神经肽Y通过降低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使嗜铭细胞分泌肾上腺素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反调节反应减弱。一项非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
7、现17,通过在非低血糖期间输注肾上腺素模拟低血糖反应,减弱了随后低血糖下的肾上腺素反应,支持肾上腺素参与HAAF的发病机制。3 .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改变:研究发现,在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1hypotha1amus;VMH)、弓形核、下丘脑室旁核、内侧杏仁核等多个大脑区域存在葡萄糖感应性神经元18,这些神经元能根据血糖的波动调节放电活动维持血糖稳态。许多研究证实,VMH在低血糖反调节反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下丘脑包含两种葡萄糖感应性神经元:葡萄糖兴奋性(g1ucose-excited,GE)神经元、葡萄糖抑制性(gucose-inhibited,GI)神经元。研究发现GE神经元
8、与胰岛细胞,以及G1神经元与胰岛海胞在感知血糖变化方面存在相似性19,前者在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被激活,后者在葡萄糖浓度降低时被激活。GE神经元可通过三磷酸腺甘/二磷酸腺昔(adenosinetriphosphate/adenosinediphosphate,ATPADP)s线粒体功能、钠-葡萄糖共转运体以及甜味受体2或3的变化来感知血糖,进而可能通过促进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增加外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G1神经元可通过ATP/ADP.腺甘酸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和双孔钾离子通道的变化来感知血糖,进而可能通过促进肝脏葡萄糖生成以及激活反调节反应升高血糖20o上述VMH中的葡萄糖感应神经元可能通过与内脏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 感知 受损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