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项目工程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城改造项目工程技术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旧城改造项目工程技术方案一、总平面布置1、概述项目用地位于县历经铺乡新宝塔村、金南社区;活水河以东,玉潭东路以北,属县城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规划总面积32.729公顷,根据县总体规划及旧城改造规划要求,项目用地性质以居住、商业用地为主,辅以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配以为其服务的辅助设施,使之形成功能齐全的居住项目区。2、编制依据县总体规划;该范围1/10000现状地形图;市政规划标准(GB50188-93);(4)居住区设计规范;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规划原则(1)“节约高效”原则项目将集中体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
2、利用效率。“有机整体”原则项目区作为城市整体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建设必须站在城市总体和长远的高度,充分分析研究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功能,使之成为城市中一个有机的、有较完善自身功能的体系。(3) “连续性”原则慎重地对待项目所在地本身、周边环境的历史脉络、人文传统、景观特点,保持其固有的形态、文化特色的连续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4) “生态优先”和“高品位”原则力求保护并合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将景观设计与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山水进行合理而有机地整合,从而创造良好的生态与人文环境,最终达到提升项目区乃至县城品位、改善投资环境的目的。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适
3、应安置区的建设要与城市化的推进结合,做到城郊区的建设与城区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安置区的建设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互相适应、协调一致;安置区的建设要做到“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功能健全、布局合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点,满足消防、交通、安全疏散、环境保护等要求。(6)“以人为本”原则项目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建立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领域感,创造愉悦、温馨的人性化空间。4、规划要点项目的规划应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完善城市景观节点,引入、创造城市生活,提高城市品位,树立良好的投资形象。项目将充分发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充分发掘
4、其商业价值,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城市经济集聚效益。5、总平面布置该区规划范围为32.729公顷。在规划中综合考虑地段内土地使用功能,完善用地结构,完善道路系统,使整个区域内交通系统完整畅通;建设完善的安置房和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成为县的宜居区,为该片区服务;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绿地率,降低建筑密度,适当提高现有建筑层数;综合考虑城市景观和生态系统的要求,尽可能将绿地开敞空间引入居住区。立足现状,注重该片区与县的整体协调,用地布局及主次道路与城市衔接;在总体布局上依托现有居住区,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充分利用片区现有基础设施,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现代城市居住区。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该范
5、围以居住及商业用地为主,生活居住区与商业区是该片区在城市中的主要职能。项目区住宅建设是以改造城市旧城区为目标,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交通区位优势,规划一定规模集中住宅,以中档住宅为主,完善住宅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在规划中依据现有的地理位置的组成形式,自然分为若干个组团,根据居住建筑现状,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拉通道路,配套设施,逐渐改造为以多层为主的住宅用地,并配设幼儿园、邮电所、活动中心等配套公共设施。项目区内部消防车道:消防车由主入口进入,项目区内部各建筑均设有环形消防车道,没有设环形车道的,应设15米义15米消防车回车场。沿城市干道的商业门面设置了消防通道。该区交通方便、通畅,通过纵横相交
6、的路网,把全区分割成若干大小不一的地块,以便各种设施布置。为方便居民,在居民区的附近布置了商店和集贸市场,竖向根据地势和设置道路、排水等要求,以及减少填挖土方工程量的原则,确定各地块的设计标高。地表雨水的排除采用管网,即利用城市道路收集雨水,而后排入城市雨水管中。二、拆迁平整土地房屋拆迁后外运渣土,平整场地450.74亩。三、道路工程1、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内容为县喇叭口旧城改造项目,主要包括项目区内道路,改造道路总长约1585m,路幅宽21m、16m不等,城市道路面积3249OnI2。2、编制依据县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7、D30-2004);(4)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2001)o3、主要设计标准根据县城区道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II级次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kmh;设计荷载为城-B级。4、平面设计(1)路线布设原则 依据该片区控制性详规确定路线走向,根据实地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布线。 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高标准,以提高道路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基地发展的远景规划。注意立体线型、做好平、纵组合以及与环境相配合,确保行车舒适安全美观。(2)平
8、面设计为保持道路的顺畅、美观及交叉路口的衔接平顺,本次项目道路网平面走向基本按照项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线路走向、交叉口布置及路幅宽度控制。两条道路平面线型平直顺畅,所有平面技术参数能够满足城市道路行车的需要。平面交叉遵循主线优先、近远期结合的原则。交叉处各项技术指标严格遵循有关规范要求,对被交叉道路和主线的视距作了周全的考虑。与20m宽以上道路平交采用加设3.5m右转弯车道,并要求预埋信号灯控制等设施。考虑在主要道路交叉口设置红绿灯。为了方便残疾人,沿线各交叉口、单位出入口均按要求作无障碍设计。5、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综合考虑了两厢用地标高、百年一遇防洪防洪标高(735m左右)和沿线规划控制
9、标高等方面因素,项目所在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保持在76m左右,全线未设变坡点,纵坡为0.3%1虬6、路幅布置根据规划要求,纵路幅宽为21m,横路幅宽为16mo其路幅组成如下:纵路幅宽度21m,其组成为:2.5m(人行道)+16m(车行道)2.5m(人行道)-21mo横路路幅宽度16%其组成为:2. 0m(人行道)+12.0m(车行道)+2.0m(人行道)=16.Omo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路拱坡度均采用1.5%,人行道采用反向2.0%。7、路基工程设计依据路基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同时参考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D30-2004)的要求进行。一般路基设计原则路
10、基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工程和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防止各种不利的因素对路基的危害,以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道路设计标高为中间标线区的路面标高,路基施工标高为设计标高减去路面结构的厚度。本设计路线纵断面图和路基横断面图均按道路设计标高绘制,土石方数量计算按路基设计标高控制。道路外边坡按现有地形设计,在两厢未开发建设以前,填方高度小于8m时,填方边坡为1:1.5;,填方高度大于8m时,填方边坡为1:1.75;切方高度小于8m时,切方边坡为1:1;切方高度大于8m时,在8m处设Im的碎落台,再按1:1放坡。路基压实标准与压
11、实度路基应充分夯实,填方区其密实度:080cm范围内,95%,80cm以下293%,挖方区其密实度030cm及零填区95%o如遇农田、菜地、池塘先挖除腐植土、淤泥,后填新土(也可用砂砾石回填)。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应尽量采用同类填料,且厚度不小于50cmo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路基填方施工宽度每侧超填3050n(4)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路基设计原则本路段未发现危害路基安全的明显不良地质现象,通过调查,也未发现大规模的软土地段。一般厚度小于3m,软土处理方案为全部清淤换土处理。局部厚度大于3m时,采取砂砾垫层加土工布处理。排水不良地段需作好排水处理。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设计
12、方案路基基底处理路堤基底均考虑了清除表土和淤泥,表土厚度视地基情况而定(一般为30cm)o平地(地面坡度为0110)填土前须填前碾压;地面坡度为1:101:5时须挖松再碾压;地面坡度不小于1:5时须填前挖台阶。采用土质路堑地段挖0.5m后回填压实和零填地段超挖至路表面以下15m后回填压实的方法,提高相关路段压实度。填挖交界处必须挖台阶和零填地段超挖回填,填挖交界处路基下必须清除较松散的岩石覆盖土,防止该处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本项目为老路拓改工程,设计时应本着尽量利用老路的原则,所以应特别注意新老道路路基搭界处的处理,必须按高、宽12挖台阶,并根据实际情况铺设土工布,以防止新老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13、。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构成为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不影响行车安全,通过设置完整的排水设施同时对各类设施进行综合设计,以实现迅速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目的。路基排水:路基两侧设有边沟或排水沟,边沟和排水沟沿线贯通并引入天然水沟中。路面排水:说明及设计见排水工程部分。路基防护本项目为城市道路,考虑到两侧土地开发,在路基边坡防护原则上,坚持以生态防护为主、轻型支挡为辅。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在填方路段采用铺草护坡、切方路段采用喷草籽护坡、在水塘中采用浆砌片石护坡为主,局部地段采用挡土墙形式。8、路面工程路面设计原则及依据路线经过地区属于自然区划IV5区。按照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
14、规范(CJJ37-90)和交通部颁公路沥青於路面设计规范进行路面设计,按照就地取材、简化施工、缩短工期并降低造价原则,选用沥青舲路面。(2)路面结构组成为:路线经过地区属于自然区划W5区。按照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和交通部颁公路水泥於路面设计规范进行路面设计,按照就地取材、增加使用年限、减少噪音并降低造价原则,选用水泥舲路面。(3)路面结构组成为:行车道、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总厚55cm,其各层结构分别为:4cm细粒式沥青於AC-13上面层+5cm中粒式沥青舲AC-14(I)中面层+7CnI粗粒式沥青硅AC-25(I)下面层+20cm厚5%水稳定砂砾基层+20CnI厚4%水
15、泥稳定砂砾底基层。人行道采用5cm厚透水板+3CnI厚1:2水泥砂浆坐浆+15cm厚C15素硅基层。人行道外侧为1220cm麻石锁边石。四、给排水1、研究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On年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7)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1997)2、给水项目进水管径均为DN400,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从城市主管道引入,引入管处设有水表计量。区域内的给水管沿项目区道路布置成为环状管网,各建筑物及配套用房分别从区域内环状干管引入支管,呈枝状引至各栋建筑物,管径根据各栋的用水量而定。项目的用水主要为项目区经营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公共服务设施用水以及道路绿地洒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防火规范的要求,室外消防用水量按20升/秒计,室内消防用水量根据国内各单位